幼儿园里来了美国教授不像中国老师“管得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3-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昨天下午,天津大学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美国常春藤名校教授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尖子智才 实验课程。而在接下来的15周时间里,孩子们将和不会说中文的美国 外教 一起学习生活。

实验课刚开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幼儿教师米歇尔 赖克博士就告诉孩子们: 今天的课程是 画树 ,大家要用眼睛、手、耳朵,甚至用鼻子去观察自己要画的树,然后再用铅笔画出来。

很快,一个男孩告诉赖克,他要画的树树皮像 石头 。尽管在普通人看来这个比喻并不太恰当,但赖克仍然笑眯眯地说: 对,它很硬是不是? 并继续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感官去认识树、了解树。不久,有孩子提出新的问题: 这棵树有那么多的枝,该怎么画啊? 赖克告诉她: 把你观察到的画出来就可以了。

很快,孩子们的画都完成了。尽管同一棵树被孩子们画成了完全不同的形态,但赖克却并没有教他们树应该怎么画,或者该画成什么样子。 这只是个开始,隔段时间我还会让孩子们来画树,如果他们看到了区别并且画出来,我希望他们告诉我为什么有区别;如果没有区别,我也会让他们告诉我为什么。 赖克说,她希望借此来引导孩子们学会像 科学家 那样观察,了解自然的生长变化。

教什么、在哪里教、怎么教,这是教育的三要素。 纽约大学高级教育顾问切尔西 贝利教授介绍,实验课程着重强调了授课的环境和方法这两个要素, 我们将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划分出科学区、艺术区、积木区、表演区等,新增大量课件,用这些工具来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美国教师在与中国教师搭档授课的同时,还要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授课方式,为中国教师提供更好的建议。

贝利教授告诉记者,她相信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没有边界的,甚至老师也需要向孩子们学习,他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 不停地观察 并且有 严谨的逻辑思维 。贝利教授说,美国的幼儿在2岁之后就被有意识地进行 独立 教育,成年人会引导孩子们做一些系扣子之类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相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自己, 但是,中国的老师似乎对孩子们 管 得多了一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