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不再一背终身 南开率先推“处分期间”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0-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学生受处分不再一背终身的反思

“真郁闷,就因为巴掌大的一页纸,我就彻底没戏了。”

这几天,大四毕业生小杨的心情十分低落。尽管出身名校,还做了多年的学生干部,小杨的求职之旅还是非常坎坷。每次,他都能顺利通过网上报名、笔试和面试,可一到提档案的环节,他就无一例外地败下阵来。让他郁闷的,是一张学校出具的“处分文件”。

“大一的时候,我一时冲动跟同学打了架,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小杨懊恼地说,“后来我努力改掉了自己爱急躁的毛病,还当上了班干部,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没想到,处分的污点还是印在身上,现在找工作都成了问题。”

“犯错一阵子,真的要受污一辈子?”小杨无奈地摇了摇头。

南开大学日前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处分期间”制度,为警告、记过等各项学生处分设定了具体期限,让学生有改正的机会,处分不再一背终身。

这一措施的出台,引起了各方关注,公众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南开首创“处分期间”制度出于怎样的考虑?对南开大学学生管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是否会降低惩罚教育的力度?

【一旦犯错,一纸“罚书”塞进档案,要跟着你一辈子】

学生处分解除机制一直是高校空白

学生处分是指学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的管理规定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所采取的一种处罚性措施。近年来,由高校处分学生引起的争议频发,随着高校依法治校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学生处分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处分解除机制的进一步规范,也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各高校制定的违纪处理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校纪校规,视情节轻重,要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这几类处分之一。

多年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索老师告诉笔者,从近几年大学生违纪处理的情况看,大学生容易违纪的方面主要有违反考场纪律、考试作弊、网络违纪、偷窃、打架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了错,学校惩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只有不断地鞭策,学生才能成长成熟”,索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可学生一旦犯错,学校将一纸‘罚书’塞进档案,学生每天背着处分忧心忡忡,还要担心毕业时能否拿到学位证、日后是否因此而错过好的用人单位……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成长尤为不利。”

笔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有关学生处分的解除机制一直是国内高校的空白,学生一旦受到学校的处分,就要背着一辈子抹不去的“污点”,为其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一名高校辅导员举例说:“比如一名学生因在校期间打架受到了处分,那用人单位会考虑,引进这名学生是否会给单位造成不安全影响?如此一来,即使最终单位聘用了这名学生,但给人的感觉就好似‘打架分子’,永远也抹不掉。”

另一位辅导员不无遗憾地介绍说,自己带过的一名受过处分的毕业生,十多年后成了一家知名企业的高层主管,可就是因为档案中的一页处分文件,影响了他下一步的晋升。

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说,高校加强管理的本意是希望大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顺利毕业,但现实中难免有个别学生出现违纪违规的情形,无论是教育该学生还是警示其他学生都应该处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向社会输送的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那么对学生的处分,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觉得合情合理,这是高校管理应当探讨的问题。

他指出,一方面学校管理离不开校规;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也要求学校管理实现法治化。

沈亚平说,国家有关法律对学生管理的规定,抽象性、原则性强。例如,《高等教育法》在学籍管理、学校和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学生违纪处理及权利救济等缺乏具体规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学籍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细则,但终因上位法存在内容缺陷,因此,关于学生处分的解除机制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