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控制力弱 这些应对方法超管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前段时间,一则“孩子放学后蹦蹦跳跳”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大家都惊叹“似乎好久没有看到孩子跳出这样魔幻的脚步”“好快乐的孩子”……感叹的同时,很多人心里暗暗叹息,“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也有这样快乐的步伐!”

前段时间,一则 孩子放学后蹦蹦跳跳 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大家都惊叹 似乎好久没有看到孩子跳出这样魔幻的脚步 好快乐的孩子 感叹的同时,很多人心里暗暗叹息, 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也有这样快乐的步伐!

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的情绪特别容易失控,表现为对父母的劝说无动于衷,对他人的安抚不理不睬、大喊大叫、大哭大闹 让人不知所措。

情绪为什么会失控?

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

一、个性内因,对情感反应过于强烈

因身体疾病、遗传因子及长期不良环境教育造成的个性缺陷。情感反应剧烈、容易受周围人或事的影响、过分敏感、自尊心过强等,如同一个充满气的皮球, 拍一拍,蹦老高 ,并伴有长期反应。

1.健康因素,导致情绪不稳

儿童期的健康原因,会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烦躁和不安中,经常用哭泣、愤怒、叛逆来传达自己身体的痛苦。

有的父母由于自身原因,不把孩子的负面情绪放在心上,不接纳,常以批评、压制,或不理睬的方式应对,导致了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糕,随孩子年龄的增长情绪也负面积累。有的家长则因孩子身体健康原因,怀有 内疚感 ,忽略对孩子情绪发泄后的引导和磨炼,导致孩子的情绪长期不稳定,却难以控制,随时因发泄而大喊大叫,是一个同伴眼里的 大混球 。

2.遗传因素,情绪代际相传

除了遗传因素,情绪是否稳定,也体现在家庭日常的深刻影响上。若父母情绪控制力不足,平时很冲动,会失控、经常用责骂、暴力等方式对待家人,孩子就学不到更好的相处方式,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情绪失控是正常的,暴力压制是最有效的压制方法,会在同伴交往中直接效仿。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若长期得不到矫正,会愈演愈烈,进而有更极端的思维。

3.教育因素,情绪认知匮乏

通常的 抗压能力不足 ,是对挫折没有充分准备,应对经验不足,加上不懂得如何合理释放自己情绪。情绪失控 爆时是怪兽 ,稳定后 不爆时乖乖孩 ,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原因在于,教育中,孩子情绪总被有意无意 合理原因 包装了,缺乏情绪认识引导,导致情绪认知匮乏。

如孩子本来有点身体不舒服,因妈妈答应的玩具没有买而发脾气,大人觉得是 孩子身体不好 ,于是,缺少了抓住这次对情绪的引导契机。若每次都用某个理由或借口来掩饰和包装,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对自己情绪认识匮乏,他对很多事情就很难做到淡定从容,会被负面情绪牵制。

二、外因刺激,对外界冲击难以接受

有学习压力、亲子不和谐、与他人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因个体自尊心、人格受到了打击或侮辱,一时刺激即带来强烈的愤怒、委屈和恐惧等,如同瞬间膨胀的气球, 一碰触,立马爆 。

1.压迫教育,情绪逐渐失控

现实中,几乎所有被高期待、高要求且被压迫教育的孩子,都有伴有明显的 反抗和不满 的负面情绪。在孩子急需找到一种与外界沟通时,却被父母一味要求 听话、懂事 ,或是反向对孩子发泄情绪,因 为你好 的 合理要求 ,导致孩子不断被压制,情绪会越来越极端,控制力越来越弱。尤其是荷尔蒙大量分泌的青春期,及季节更换(如春天来),气压变化带来体内激素升高时,情绪容易陷入失控状态。

2.逃避失败,情绪掩饰无能

不断失败所带来的痛苦,会激发人体的保护机制,成功应对经验的缺失,会导致孩子消极地利用负面情绪来攻击 相关者 ,从而逃避自身责任,来掩饰自己无能。如,下棋总是输,会发脾气地把棋子丢了;面对总是写不好的毛笔字,会气急败坏地把毛笔砸了或把宣纸撕掉;用极端的方式让父母后悔这么 凶 他 这些表现都是对自我无能的保护。

3.过往创伤,情绪应急障碍

在认知尚未发展完全时,遭受过校园欺凌、家庭暴力、严重体罚或者见证失去家人亲友等至暗时刻,若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内心创伤尚未痊愈,当再次遇到相似场景时,情绪就会陷入失控状态,这种现象就是医学心理学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个幸福的童年,会幸福一生;一个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不稳定情绪中,坏处是非常多的,会导致脾气更坏,遇事容易走极端,引发疾病影响健康,交往障碍等系列问题。内心不幸福的感受,会延续生活上,成人后组建的家庭氛围不和谐,导致家人也不幸福,个人生活事业受影响等等。

正确引导孩子的不稳定情绪,家长可以怎么做?

危机即契机 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不稳定情绪或者失控之机,着手提升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

1.允许发泄,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接纳

父母必须承担起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责任,因为除了父母,孩子也许不会对别人这么做,只有父母才能安慰到孩子。允许发泄,负面情绪才不会危及孩子的内心,之后父母再跟进。发泄的方式有哪些?

①允许孩子大哭。哭完了、发泄完了,父母一定要后续关注跟进,如摸摸孩子的头、抱抱孩子,拍拍肩膀等,温和地问, 怎么这么伤心呀?来跟爸爸(妈妈)说说。

②可以运动发泄。比如去楼下走走、散散心等,运动发泄的最大好处是,以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来快速释放内心的积郁;有的孩子在小区内走一圈可能就好了,但父母一定要做到安全陪伴,不能在孩子情绪低落时,一个人孤独行动。

注意:孩子在宣泄情绪时,避免打断或向孩子方向输出情绪,比如 哭什么,就知道哭 这么没用,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 ,导致孩子对你越发冷漠和不理解,甚至情绪更极端。

2.关注内心,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

孩子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后,会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此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同理心,领略感受父母的关爱,使他们内心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这就会成为一种力量,帮助他们控制不良情绪。

①学会倾听孩子。听听孩子怎么说,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先等孩子说完,中间不打断,不加入 教育 言语,情绪消失之后,再步步引导。

②表露父母关心。父母一定关怀孩子的内心感受,告诉孩子: 你伤心也不告诉爸爸妈妈什么事,爸爸妈妈很着急 你不开心了爸爸妈妈也会伤心 。

注意:父母在引导时,避免泄气或使用消极语言, 你怎么这么笨啊 你就是不行 的话,会让孩子在脑海里形成 自己不行 或 跟你说了也没用 的固定思维模式,以后再跟孩子交流就难了。

3.帮助解决,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智慧

孩子之所以发泄负面情绪,多半都是因为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然后帮助娃进行解决。

①启迪孩子反思。比如跟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或向父母告状,父母在沟通时,可以引导 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想法是什么?你怎么做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你能做到吗? 以启迪孩子在呈现经过中反思。

②寻找解决策略。若孩子自己想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解决策略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如 我的建议是,你可以试试;如果做不到,可以这样做。 启迪孩子明白,方法总要比困难多;不断尝试和坚持,才是最佳解决策略。

注意:父母此时要学会分辨,若发现是孩子在无理取闹,父母就要引导孩子 看见自己的问题 并好好进行教育;只有发现孩子的确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施与援手,帮助孩子解决,并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智慧。

4.善于引导,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包容

有的孩子,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能换位思考,遭遇矛盾总是喜欢埋怨他人、指责别人。此时,父母就需要明理,先理解孩子想法,再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不断地重复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并拥有同理心,在面对交往和情绪问题时,才会懂得包容。

①理解孩子想法。引导之前,需要有同理心,可以用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 换成我,也许也会这样 等,用理解来充分接纳。之后,再进行深入交换想法,引导 如果冲突或批评,避免不了,我们还可以怎样? 如果改变这种想法,我们可以怎样,结果会怎样 等情绪引导,端正孩子的认知。

②引导感同身受。 如果换一下位置,你是他,会怎样理解你现在的举动? 被爸妈批评和被同伴告状,你此时生气的出发点是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批评,都是故意责难?还是着急你的目前状态? 引导孩子懂得反思,懂得包容。

注意:理解孩子,不是一味站在孩子立场,并非 你是对的,都是别人错 ,同理心培育不是 钻牛角尖 地以埋怨别人达成孩子的自我宣泄,而是培养同理心和反思力,让孩子的思想层次更上一层楼。

情绪控制力,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父母必须抓住 孩子情绪异常 时的危机,加以利用,成为引导孩子良好情绪管理的契机,用稳定的心态,帮助孩子走向更好的、更健康的未来。

作者 | 林志超,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溪校区)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