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游用户逐渐增多 监管立法该提速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在互联网信息化浪潮下,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荒废学业、未成年人利用大人的手机充值玩游戏等事件频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在互联网信息化浪潮下,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荒废学业、未成年人利用大人的手机充值玩游戏等事件频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社会共识。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建议提出尽快开展相关立法调查和研究,尽快对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出台专门法律,尽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发布实施。(《中国青年报》3月18日)

加快监管立法步伐,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法律就是社会的减震器,针对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规范和制约,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从现状来看,的确到了加强监管立法的关键节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1.91亿人,占青少年网民的66.5%。数据反映了普遍的青少年沉迷游戏现象,很多孩子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由此引发的极端案件更不在少数。

比如,2018年12月31日傍晚,湖南衡南县三塘镇13岁男孩罗某涉嫌将父母锤杀之后逃离,被警方在云南大理抓获。据媒体报道,罗某姐姐称, 小罗爱上网,曾因多次偷拿家里的钱与家人发生口角 ,偷过家里2万元用于 上网和讲排场 ;罗某之所以用铁锤打死了母亲和父亲, 原因是向母亲要钱上网,没要到 。

翻看报道,类似沉迷网络的事件并不鲜见。如何才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广东已在全省开展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 双进 (进校园、家庭)活动,以 做好网民 为主题的《媒介素养》被列入省地方课程教材,等等。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举措的出台,还局限于个别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鲁曼经过调研发现,目前一些游戏设置的防沉迷措施并没有像设定的那样,发挥 防火墙 的功能, 绝大多数青少年玩家仍可通过借用亲人信息、购买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和登录游戏,绕过防沉迷系统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采取的相关措施,并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推行,效力还很有限。

诚然,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确保网络安全,我国不乏相关立法。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 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国家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也要求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 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 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 等,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

从这个意义上看,代表委员们所提到的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建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当然,法律也不是灵丹妙药。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上的与时俱进,也需要立法上的快步跟进,既需要公众素质的全面提升,也需要文化上的持续浸润。正视青少年网络用户的逐年增长,正视伴随的社会乱象,在立法等方面 亡羊补牢 ,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青少年,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