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专业“很小众”这些学子们为何仍热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每逢九月,大学新生们带着憧憬踏入校门,开启一段新的求学之旅。不过,对学习戏曲表演专业的新生来说,新学期的生活不只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有练功房里日复一日略显枯燥的身段、唱腔训练。

每逢九月,大学新生们带着憧憬踏入校门,开启一段新的求学之旅。不过,对学习戏曲表演专业的新生来说,新学期的生活不只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有练功房里日复一日略显枯燥的身段、唱腔训练。

有时,他们一个动作甚至要练习几十遍,吊嗓子到声音嘶哑 常常有人表示不理解,戏曲这样小众的领域,这么辛苦图什么呢?

你理解那种单纯的喜欢吗?

胡博是戏曲导演专业研一新生。他从十岁开始学戏,今年已是第十三个年头, 小时候家里长辈听戏,我也跟着听,慢慢作为一种兴趣培养起来了。

某一年,赶上一个合适的机会,胡博顺利考入一所艺校,学京剧武生,因为觉得 帅 。他并不怕练功吃苦, 你理解那种单纯的喜欢吗?那时想的是当演员,上舞台演戏 。

我中专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戏,老戏、新编戏 什么剧种的都看。 有一次看《文昭关》,里面有个伍子胥三次换髯口的桥段,以此展现惆怅情绪的变化,胡博就想, 能不能 改造 一下这个戏,借用川剧变脸的方式让过渡更自然?

这样的思索越来越多,胡博说,他觉得自己对戏曲艺术本身的好奇,已经超过了对单个戏曲剧目的兴趣,于是考大学时改变了意愿,去学戏曲导演专业。

有人惊讶于他的选择,因为大多数投身戏曲行当的人都想 成角儿 ,当了导演,这个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那学戏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这么一句话,叫 演而优则导 ,好的导演首先是好的演员,这并不冲突。 他觉得,导演需要对生旦净丑等领域都有涉猎,是一种更高阶的锻炼过程, 我也还在练功,这是戏曲导演手里的 锦囊妙计 。

看到进步会有成就感,选择学戏没错

正所谓耳濡目染,张涵钫学戏受家庭影响很大, 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戏迷。从小就教我一些唱段。直到现在,我就没离开过戏曲。

接触昆曲倒是很偶然。13岁时,在北京工作的哥哥听说北京戏校有昆曲招生班,就想让她试一下。

很幸运,我被录取了。 她在戏校的学习很吃力, 那会体型也偏胖,基本功又比别人差,只能练私功。一场基功课下来,累得只想瘫倒在床上 。

张涵钫不是没想过逃避跟放弃, 刚入学时,每个人都感觉好累好辛苦: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来受罪?然后回到宿舍大家一起哭 。

是爸妈一直鼓励我要坚持。我也不想浑浑噩噩在学校过这六年。 渐渐地,基本功有了起色,她形容为 痛并快乐着 , 每一次考试、彩排,看着一点点进步就会有成就感,觉得选择学戏真的没错 。

今年,她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张涵钫哭了, 我是真爱上了老旦这一行 。

每个流派的唱腔都有特点,值得学

与张涵钫的经历相似,19岁的李晓桐也是 大龄 才考进戏校, 家里对戏曲不是很了解,觉得女孩子学这个比较好,就来了 。

但她真没想到练功这么苦,每每教室里一片 鬼哭狼嚎 。而且,早晨六点半就要上课,有一次没起来,被罚跑了20圈, 想过不学了,回去继续上文化课 。

看着人家十来岁的孩子都比我强,心里挺失落。 李晓桐纠结了一阵子,还是压下了 不愿学 的想法,她舍不得戏曲那些动人的旋律和唱腔, 基础不行,我就提前到教室,先练。老师看到我的努力,也会多指点 。

根据嗓音条件等原因,李晓桐最初的梅派青衣,改为学习程派青衣。她渐渐喜欢上这个流派,会花更多时间揣摩身段和唱腔。考上大学后,假期也没休息,有空就去吊嗓子。

备战高考有段时间没练功,现在得捡起来。 李晓桐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大一新生,她憧憬着,要见到新的老师了,也希望恢复好嗓音、基功, 给老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将来,想当一个好演员 。

热爱,是选择坚守的原因

的确,对戏曲这个行业,不少人都会觉得,似乎没有其他 大专业 那么宽广的出路, 真的好就业吗?即使成了 角儿 ,一场演出能挣几个钱?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新生都觉得,选择戏曲专业的原因是热爱,图的就是对这种艺术的喜欢,而这不能简单用钱或者其他物质的东西去衡量。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此前则提到, 近三年,我们的招生情况基本稳定 , 随着国家重视戏曲发展,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好了  。

不过,不管毕业时如何,对戏曲表演专业的孩子们来说,新一轮的生活和努力已经开始。张涵钫给大学生活做出了规划:要更加努力,将来考研究生, 想要更高一层,就得不断提高 。

以后在学校这几年,胡博则打算不断夯实基本功和思考能力,也完全不担心工作问题: 只要学得好,总能找到路。 (记者 上官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