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户口剖腹产只为孩子早入学?专家:小心犯了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8-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国内一知名网站就“如何看待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一事进行过调查,在86400名参与人中,选“赞同”的占73.9%,选“质疑”的占20.1%,选“不好说”的占6.0%。

国内一知名网站就 如何看待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 一事进行过调查,在86400名参与人中,选 赞同 的占73.9%,选 质疑 的占20.1%,选 不好说 的占6.0%。

如何确定小学生的入学年龄,到底由谁来确定?多年来,学校、家长和教育专家都是各执一词。 有专家认为,1992年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有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但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省依照上述上位法作出具体规定。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由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入学年龄。

案例1

改户口涉嫌伪造证件罪

每到一年升学季,都会牵动着许多家长的心。

据了解,多地教育部门在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时,都会注明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入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 。尽管规定很明确,但不少小学校长依旧被各种未满6岁上学的 纸条 所困扰。

为了让9月3日出生的孩子能够突破 6周岁上学 的规定,上海一位家长更是别出心裁,自己用笔改了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月份。

这一 创举 ,一度瞒过了审查入学资格的老师。后来,学校在和派出所核对适龄生源名单时,才发现了户口本上的猫腻。

法律人士认为,这位家长为了小孩能够上学,应该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因为伪造、变造户口本的行为,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犯罪。轻者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

无奈重新上一年大班

据记者了解,因为 差了几天,就要等一年 的家庭并非个例,许多孩子出生在8月31日以后的家长都很困惑。

李先生是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医药公司的高管,本来工作顺风顺水的他,近来总觉得心里有点堵。

由于幼儿园在接收孩子时没有年龄限制,李先生的女儿不到3岁就进了幼儿园小班。虽然相比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年龄要小些,但女儿在智力、动手能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女儿一路升到了幼儿园大班,快上小学了,李先生托人找了不少关系,终于选定了一个离家不算太远的小学。可当李先生拿着户口本去报名时,遭到当头一棒: 只收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小孩,之后出生的孩子当年不能入学。

无奈之下,已经从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女儿,最近又被送回了原来的幼儿园, 重新上一年大班 。

案例3

提前剖腹产保证上学时间

云南省昆明市的王女士,预产期是9月3日,但她不顾医生的反对,坚持在8月30日剖腹产。 耽搁几天,孩子就要推迟一年才能上学啊 。

为了让孩子提前一年读书,每年8月底,许多准妈妈都要求医生提前施行剖腹产手术,就怕宝宝晚上学一年。 同济医院妇产科医生告诉记者。

对于这些近乎 疯狂 的举动,业内人士却认为,8月31日是一个维持多年的铁律,家长们也早已习惯。由于优质学校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 因此,家长希望孩子及早上学,说到底是对优质教育的追求 。

案例4

采用 曲线上学 战术

四川省成都市吴女士的儿子是10月出生,她看中了附近的一所名校。由于年龄的原因,吴女士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如愿。 中间人说了,不满6周岁的儿童,电脑上都无法采集信息 。

于是,吴女士采用了 曲线上学 的战术。她先找了郊区一所生源不太充裕的民办学校,使儿子有了学籍。一年后,她给儿子办了转学,转到了此前自己看中的学校。

虽然很麻烦,转学也给孩子心理带来了一些影响,但吴女士还是认为值得, 既给孩子争取了一年的时间,又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 。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实践中,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小学将入学截止日期定在了8月31日。教育部门解释说,因为新学年开学一般是9月1日,才以每年的8月31日为界限。

也就是说,晚8月31日一两个月甚至几天,就得再等一年上学。这一规定,让不少家长苦恼,也引发不少争议。

■各方观点

晚一天就晚一年,晚一年就年年晚。

很多想让孩子早上学的家长的普遍想法

从医学角度来说,5岁和6岁的孩子相比,大脑发育和智力水平的差别不算很大,但是从心智发育上看,6岁孩子会显得更为成熟,比较 定性 ,自我克制能力相对较强。

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一位医师

年满6周岁上学,符合大多数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但如果有家长和孩子对提前入学有强烈意愿,也可以考虑家长的意愿。

成都市一小学校长

小学入学时除录取符合年龄段要求的学生外,可以针对未满6周岁的孩子安排一些测试,测试孩子是否达到了入学生理和心理条件。设立科学的入学考核方法,替代对出生日期的硬性要求。

专家建议

据法制日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