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如何治本:“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7-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令、禁补令,各地补课之风有所好转。其实,整治培训机构只是第一步。“减负年年喊,何时能治标又治本”?

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令、禁补令,各地补课之风有所好转。其实,整治培训机构只是第一步。 减负年年喊,何时能治标又治本 ?在 减负 大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思考如何真正、科学地 减负 。

减负 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 负担 。但是,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说: 孩子要成长要成才,不付出努力、没有负担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成才成功的事例。 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人主动思考: 减负 之后怎么办?孩子们该怎样去充分成长?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素养相对缺乏的父母,他们如何面对 减负 之后形成的教育空白带来的教育恐慌和焦虑?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我们就很可能 好心办错事 ,就有可能在爱的名义下把孩子引向歧途,就会出现朱永新先生担忧的现象:学校 减负 家庭 增负 。

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 减负 ,要坚定地 减 ,更要科学地 加 。

如何真正按照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或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加 在40分钟的高效课堂、孩子的兴趣引领、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打造上,从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习惯入手,学校不断推出微课程、科技课程、研学实践课等。科学 加 的首要任务是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加 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 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指导功能,让家长不再迷茫,让孩子充实成长。这是科学 加 的魅力和吸引力、生命力所在。对于学生来说,内在因素(学生自己)在不断积极成长,外在环境(教师和家长)在不断优化改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使家长教育素养普遍提高。

加 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 加 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校内校外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让学生把书本上的死板知识变成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和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未来是成长的方向,世界才是最好的教材。 减负 的背后是科学的 加 ,这才符合认知的内在逻辑。

减负 不是目的,通过 减负 来真正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才是目的。以提高教育素养 减负 ,不仅减轻了沉甸甸的担忧,更增强了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学 减负 的背后是高效提质,唯有学校、社会、家庭在此理念上形成合力,方可还教育一片净土,还孩子一个真正需要的发展空间。

(谢学宁系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学校长;吴健系湖南省株洲市红旗路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