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秒变“名嘴” 思政课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它像舞台,人人上台当模特扮导游,变着花样“谁不说咱家乡好”;它又像电视台,每周进行校园版“时事开讲”,人人变身时事评论员侃侃而谈……它更是把“老师的思政课”上成受学生欢迎的“我的思政课”的创新表现,提出并实践这些教学方法的,是有着31年教龄,并蝉联浙江工商大学两届“优秀学生科技创新导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詹真荣教授。

它像舞台,人人上台当模特扮导游,变着花样 谁不说咱家乡好 ;它又像电视台,每周进行校园版 时事开讲 ,人人变身时事评论员侃侃而谈 它更是把 老师的思政课 上成受学生欢迎的 我的思政课 的创新表现,提出并实践这些教学方法的,是有着31年教龄,并蝉联浙江工商大学两届 优秀学生科技创新导师 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詹真荣教授。

为把课堂 变活 ,他琢磨起新的教学法

提起思政课,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 枯燥、难理解、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 。在詹老师眼里,思政课不应是老师 剃头担子一头热 ,应该变成学生想上、爱上的 我的思政课 。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融入课堂呢?詹老师琢磨起 家乡美 和 时政评论 教学法。 之所以想到这两种,是因为家乡是大家很熟悉的地方,会很有话也很愿意说。时政评论呢,都是些新近发生的热点,大家也比较关心。 詹老师说,摸索中不断改进,反馈还蛮好。

告诉你们一个你们所不了解的地方,那是我的家乡! 每次《概论》课堂,詹老师会请几组学生用PPT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乡,用5分钟展示家乡最美最有特色的一面。 熟悉的地方有情怀,学生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往往能够把家乡发展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詹老师说。

来自湖州安吉县的沈同学在这学期 家乡美 教学环节中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起安吉。 我家乡坚定不移地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实现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沈同学获得了不少掌声。

其实在上詹老师的课前,我很少深入思考家乡发展的问题。 沈同学说,在老师的启发下,他做了大量功课,家乡的旧貌新颜和《概论》(全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里看似干巴巴的理论联系起来了,让他豁然开朗。

这样的上课方式让上台展示 家乡美 的我们直观受益,也能够主动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与课程理论的联系。 沈同学说,这一次的 家乡美 介绍,让他对《概论》课本第八章第五节中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理论有了更深刻直观的理解。

5分钟辣评时事热点,学生秒变 名嘴

疑似考研泄题事件后,我们不应对 这次没有真正泄题 松口气,应该要进行反思

昔日共享单车,今日共享垃圾,投资者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下次在做投资决策之前勿再盲目跟风了

一件件新鲜出炉的时事热点,一番番麻辣点评,一个个犀利的观点。此时,这不像是个思政课堂,而更像新闻频道的主播台。詹老师说,每次课堂上他都会安排5分钟的时事热点评论,这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詹老师有时候像欣赏得意作品一样听着学生的评论, 在精彩的地方,我会禁不住为秒变 评论员名嘴 的他们鼓起掌。

家乡美 、 时政评论 教学法让教学内容更加突出生活,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詹老师说,每到这两个教学环节,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学生很积极,课后,有些学生依然在我们的微信群、qq群里激烈讨论。这个学期,我的助教在微信群里共整理出了约10万字的《概论》课程交流讨论资料。 詹老师说,学生这么积极,他很知足。

悉心指导课外实践,带学生出书

詹老师还很注重实践。从2012年至今,每学期,选课的学生都会被詹老师带到社区、村里等地去进行实地调查。

从确定调研选题,与不同群体访谈,再到分小团队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整个过程,詹老师都一点点悉心指导。每一份交上来的学生社会调研报告,詹老师总会看了又看,改了又改。最后,由学校结集成《观察 两富 、 两美 浙江》发行并出版。

上了一个学期的《概论》课,我发现思政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乏味枯燥,挺有意思的。 这门课不仅让我更深入了解自己,还养成了看到一个现象就会不自觉分析的习惯。 增强了国家认同感,提升了法治意识,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肩头的那份责任。

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对于詹老师的上课方式,大家纷纷点赞。

对于思政教育而言,知识点可能会遗忘,但思政课对学生价值观、思想品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长久的。 詹老师说,他会不断想办法,让思政课有新的 打开方式 , 变实,变活,是我努力的方向。 詹老师说,他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能够内化于学生心间,成为学生心田的春雨,人生路上的明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