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学者及院系负责人、业界代表、高校研究生参加此次论坛,围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传播”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罗自文主持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在致辞中介绍了2017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共同组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情况,以及对于该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期待。他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的“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紧跟研究前沿,积极回应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今年的论坛主题既立足于学科特色,也反映了高度关切当前国家发展道路上所面对的重要议题、并力图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解决方案的努力,这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处长王大良介绍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改革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表示,中心希望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持续运营学术公众号、加强政治传播课程等多元化的方式,为专家学者和年轻学子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机会,以求生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学术共同体提供更多的知识积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专业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探讨了当前我国互联网内容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即“四梁八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外国新闻史研究会副会长赵永华以“一带一路”传播研究为中心展开思考,论述了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突破路径。她表示,国际传播研究存在“效果和受众研究明显不足”、“国别研究薄弱”、“对策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少”等八大问题,同时提出需要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突破,“新语境、新议题呼唤新思路、新研究;新作为、新征程期待新突破、新贡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分享了他在新全球化时代政治传播理论和方法创新路径上的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河北大学特聘教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理事长白贵,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秘书长韦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邹军分别以自身研究方向为基础,围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传播话语建构、伊斯兰媒介形象建构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认知和态度、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的重构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观点。

分论坛围绕“互联网、全球化与国际传播新秩序研究”、“中国的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研究”主题展开。研究生专场围绕“国际政治传播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国的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研究”、“‘一带一路’传播专题研究”主题展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