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课:让多数人上好多数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斯苗儿

“上好课”是教师最朴素的愿望,助力教师“上好课”是教研员最日常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们着力打造好课,却很少研究好课形成背后的持续、严密、向纵深发展提升的策略,很少研究教师的学习方式与好课的关系,致使实践中的不少好课始终未能转化成普通教师的日常课堂。

有什么力量能够撬动教师的课堂变革?

为此,我们提出“改课促课改”的教研主张,坚持好课与好教研的价值导向,强调好课需要“坚持学生立场,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学有所获”;强调好教研需要“坚持教师立场,让研究真正发生,让教师研有所得”;倡导“基于学段、超越学段,基于学科、超越学科”的学科教研视野和格局。

从2000年开始,我们一方面研究好课的要素,一方面不断变革听评课方式,撬动整个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转型,逐步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评课融为一体,把听评课方式逐步转型升级为“现场改课”教研,创建了全体教师从理念更新到行为改进的深度合作学习的机制,探索形成了“三段十步”的改课支架。让所有参与者共同经历和实践教学改进全过程,突出“改”的过程,共同经历“好课的诞生过程”,让一大批好课变得可持续、可推广,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操作体系。

同时,我们将新手教师、普通教师和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教师“混搭”组成教研共同体,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直接在活动现场不分年龄、教龄、职称和职级相互改课,不断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甚至“倒逼名优教师归零再成长”,将教研依靠的名优教师推上更上层楼的境界,形成课堂变革、教研转型和教师发展的耦合机制,提炼了基于教师共同成长的“现场改课”范式。

如今,浙江的好课,以及形成好课的教研主张与教研实践被广泛认同,反映教研成果的《好课多磨——斯苗儿“现场改课”理念与实践》和《好课燎原——斯苗儿和她的教研故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促进学习真正发生的小学数学‘现场改课’教研范式”获得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