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聚焦上下学安全 “智治校车”护航3500名学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吴梓萱家长,您的孩子已于16:45安全上车。”“吴梓萱家长,您的孩子已于17:04安全下车。”每次女儿放学回家前,母亲吴小娟的手机上都会弹出两条这样的短信提醒。不出意外的话,收到第二条短信5分钟后,吴梓萱就会走进家门,和吴小娟亲昵地念叨起这一天的校园新鲜事。

吴梓萱是建德市更楼小学四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她便坐校车上下学。“原先都是通过班主任组建的微信群通知,才知道当天校车遇到了特殊情况,比如碰上道路障碍得改道,孩子会晚一点回来。”吴小娟说,“还有家长会担心,孩子这么晚不回来,是不是下车后去哪里玩了。”现在第一时间有了提醒,家长们放心了。

在更楼小学,有200余名学生和吴梓萱一样,乘坐校车上下学。乘车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数的四分之一。校长蔡添禄介绍,因为不少学生住得较远,学校配有4辆校车,每辆校车早晚各要往返两趟,去接送不同路线上的学生。下午4:30,吴梓萱收拾好书包,走出教室,和伙伴们一路走到学校后门附近的等候区。10分钟后,他们依次登上一辆容载量38人的长鼻子校车,完成刷卡,走到座位上。在随车安全员的关照下,学生们系好安全带,车辆随即启动。

喜欢在校车上看风景的吴梓萱也许还不知道,自己乘坐的这辆校车其实有不少“秘密”。除了上下车刷卡时间会被记录并告知家长,车上还安装了7个摄像头,实时画面都会被传送到建德当地的学生上下学服务系统——“心安护学”平台。校车的行车轨迹、车检信息,以及驾驶员的健康信息、违规驾驶记录等也都会在后台显示出来。车厢尾部还设有清车按钮,驾驶员必须走到车尾,确认没有学生忘记下车,才能关闭车门并熄火。

“全市有3500多名学生需要坐校车上下学。以往,我们的校车监管相对被动,像对接送途中驾驶员随意改变行车路线、学生错下漏下、校车违章这些情况难以做到全面了解。”建德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益民介绍。2021年,建德市以校车数字化管理为切口,开发了“智校车”“智通知”“智防疫”“智护学”等4个模块,诞生了“心安护学”1.0版。

在手机或电脑上登入“浙政钉”,点击进入“心安护学”平台,查看新的预警信息提醒,是建德市教育局安全保卫科负责人曹钢强一有空就会做的事。驾驶员的证件快到期,车辆的交强险快到期,汽车的商业险快到期……曹钢强一一查看,并反馈给相关责任方。由于前期建立了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校车驾驶员的违法违章数据、具体驾驶行为等都会同步到“心安护学”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平台也根据机制,赋予校车公司、车辆和驾驶员一目了然的蓝、黄、红三色码,并生成各自画像。

“以前我们对校车公司的考核比较滞后,接到了投诉,才会去扣分,如果家长反映较好,就酌情加分。现在掌握到的信息及时且全面,也有了奖优汰劣的合理依据。”曹钢强说。“智校车”模块投用以来,针对校车的投诉由往年的年均12起降低到2起左右。

由校车管控出发,建德市教育局尝试打造多跨协同共管机制,将学生上下学时段的校门口拥堵和各类安全隐患作为治理对象,纳入闭环管理:疫情防控常态下,传统的进校亮码测温费时费力,经过数字化人脸识别改进,既告别了“人海战术”,又让进校时间减少了60%以上;保安在岗、教师护导、家长和公安护学数据汇总联动,人员是否到岗、巡逻次数是否达标、装备是否佩戴齐全等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方便及时查漏补缺。

2021年,建德市学生上下学服务系统被列入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名单。在李益民看来,系统在校园安全领域还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在正在谋划的2.0版中,校车随车安全员及护学岗的全面考核、集体外出活动报批、联动卫健部门的体温预警机制等情况都被设想进去。其首创的“智校车”应用也有望在更多地方复制推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