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助力未来学校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技术为教育赋能,助力学校未来发展,逐步到达“技术改变教育教育融通技术”的新境界。

□宁海县城东小学 吴盈波

未来学校项目以21世纪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技术为教育赋能,助力学校未来发展,逐步到达“技术改变教育教育融通技术”的新境界。

2019年,宁海县城东小学在创建“浙江省整体推进智慧教育试点学校”基础上,明确了用“互联网+”的思维建设学校新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了近三年的建设方案,细化了建设目标及任务。近年来,在“启迪心灵,明亮童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在空间设计、智慧管理、课程构建、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与探索,为百年老校的未来校园梦提供支撑。

一、创设泛在化环境,拓展育人时空

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超越时代的思考;承载未来的教育,需要构建迎接未来的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

建设高速可靠的网络基础。学校借助校园改扩建的契机,加大投入,对现有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构建了一张万兆到校、千兆到桌面、校园网无线全覆盖、物联网终端丰富的综合网络,为基于智慧校园的未来学校建设“铺平”了信息高速路。

创设多元灵动的学习环境。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基础,打破原有教室的时空边界,重构智慧灵活的新型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不断扩展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为学生创设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让学校每一寸空间都成为潜在的课堂。

构筑开放融合的育人时空。学校给不同的课程构建了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空间,有实体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甚至突破校园的界限,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育人的空间拓展和时间延展。

二、推进智能化管理,共享数据资源

学校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结构化思考和布局,建立了以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六项应用系统为基础的校园综合管理体系,通过集成校务管理、德育评价、后勤服务等各方面数据,创建了学校数据中心。

建设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校务管理智能高效。借助钉钉和轻松教育平台,学校已经全面实现数字化办公。教师如需申请代课,只需确定好代课教师,平台会根据既定流程推送,经过相关人员审批后,结果流转回个人并实时通知教师代课,后台自动记录汇总,直接与教师绩效关联。数字化办公使得管理标准化、流程在线化,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提高了管理效率。

布置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实用可靠。学校已经构建了由视频监控系统、车牌识别系统、防冲撞系统、人脸门禁系统、智能访客系统、自动消控系统等组成的强大安全防护网,管理员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查看全校实时画面,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建立云平台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随着空中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方式推广应用,校本资源已成为教育教学新途径中的必备媒资。学校自建的云存储系统,分设共享空间和独立空间,共享空间用于存放公共资源,独立空间用于存放个人资料,教师可将电脑的资料自动同步到云存储中,使用非常方便。

开发后勤管理应用,实现保障服务及时高效。为了给全体教职员工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学校将已开发的设施巡检、资产管理、设备报修、智能门禁、云打印、功能室预约、智能薪酬等应用进行整合,基本实现了后勤一体化管理。标准化的后勤管理有效提升了学校后勤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给教职员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健全家校联系网络,实现家校沟通经济便捷。学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作业传送、互动教学、学生评价等,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了解校园动态,查看各类通知、课程安排、学生成长记录等,拉近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与教师互通信息,也实现了家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开创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德育评价动态多元。学校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个维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在平台评价方面,学校建构了“启明星”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系统,开发了与之互联互通的“班级优化大师”App、感应式学生手环及移动评价终端。教师和家长都可以方便地对学生的品行习惯、学业素养、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实时评价、查询和反馈,还可以准确地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诊断和分析,开展针对性指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开发主题化项目,推进教学改革

未来课程的改革应朝着契合学生个性化需求,融合多学科知识,联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方向发展。这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开发STEAM主题化项目。学校在“启迪心灵,明亮童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将学科知识整合后开发出60个主题项目,构建了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启明”课程体系。课程包括基础性的“启课程”,发展学生兴趣的“明课程”等,还有轮滑、足球、水墨画、茶艺、编织等50多门自主类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

打造无边界实践课堂。学校充分挖掘隐性教育资源,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如邀请各行各业家长加入“爸妈大讲堂”,开设“同伴课堂”、参观博物馆、去实践基地活动等,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课程与需求契合,校内与校外联合,课程与空间融合,课堂与技术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

四、注重多元化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关键。《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中指出,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项特征: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突破校园的无边界的学习。

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必将呈现这些特征:拥有先进化的教学理念、走向融合化的课程体系、超向活跃化的教师队伍、呈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出现开放性的学校形态。而学校最核心、最本质的发展目标仍然是培育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只有做好这三点,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教育的本源,搞好教育,办好学校。

未来学校的探索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学校必须用最恰当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添砖加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