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校徽的“变身记”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探索“智慧校园”新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通讯员 吴丽霞

周二晚上社团活动结束后,东阳市外国语小学的校门口等待出校的学生排起了队。大家依次靠近校门两侧的卡通人偶,用胸口的校徽轻轻贴近,伴着“xx班xx离校”的语音播报,轻快地走向家长等候区。偶尔有“无请假记录”“时间未到”等语音提示响起,一旁的值周教师就会走上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东阳外小有32个寄宿班、16个走读班,各年级学生的在校“时间表”多有不同,出校管理千头万绪。如今,一枚小小的电子校徽成了校方推动便捷化管理的好帮手。电子校徽外形和普通校徽相似,上面印着学校名称和学校Logo,但里面植入了一块很小的芯片。“目前,电子校徽集出校单、电话卡、借书证等功能为一体,在平安校园打造、疫情防控、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很好地做到了有序放学和遵守防疫要求。”副校长马笑莲介绍,电子校徽是由校方自主开发的项目,于去年9月开始推行。

小校徽穿针引线,离校管理不再“繁”

周五的放学铃声一响,二(5)班班主任杜亚琴便会引导着班上的学生们收拾好物品离开教室。班级队伍走到校门口的卡通人偶身边时,杜亚琴靠近人偶的眼睛,挥动一下班牌,数据就会被放置在人偶内部的电子设备读取,校门外侧的大屏幕立刻开始播报“二(5)班放学,二(5)班放学”。完成整队一两分钟后,学生就能和等候区的家长会合。“广播的声音很清晰,在校门口附近都能听到。家长们可以在路边或者车上等,这样大大减少了校门口的聚集。”杜亚琴说。

要是哪位学生的家长没有露面,杜亚琴就会带着学生一起前往一旁的隔离等待区,稍作等待。联系确认家长会晚到后,学生会前往门卫室,待到家长来接时再刷电子校徽完成离校手续。

杜亚琴带的这个班级是寄宿班,学生们只在周末回家。周中学生如果身体不适,杜亚琴会告知家长,家长则会通过小程序“智慧外小”发起请假申请,杜亚琴点选“同意”后,家长就可以按照指定时间,在校门口50米范围的有效区域内“签到”确认。学生出校时刷校徽也会有“同意出校”等语音播报。“先确认家长已经到了校门口,学生才能出校。这种接孩子的方式,确保了无缝对接、安全监管。”杜亚琴告诉记者。“电子校徽就像是一个校园管家,让孩子们进出校门更加安全、有序。”一(1)班学生卢泰宇的家长说。

马笑莲介绍:“早些时候,出校管理是靠递交纸质的表格来落实的。除了寄宿班和走读班的差别,还不时会出现提前离校、寄宿生临时回家等特殊情况,门卫的压力很大。后来又改成钉钉提交申请,家长在门卫处出示申请截图领走孩子。”“还有没有更绿色便捷的方式?”学校信息处的教师们想到了改造学生们日常佩戴的校徽,再结合读取设备——校门口的卡通人偶“阳光小子”和“甜心女孩”,这两个人偶不仅内置了读卡器,同时也配有显示屏,可查询待出校学生名单等信息。

数字平台全打通,怎么便捷怎么“减”

“老师,我的电话卡丢了。”“老师,我想补办一张借书证。”……信息处负责人胡豪曾接待过不少急着要补办卡证的学生。“特别对于住校的孩子来说,和家人联络、借阅图书都必不可少。这两张卡证都是薄薄的一张,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很容易弄丢。”胡豪说。现在,学校把这两项功能也一齐集成到电子校徽里,为“小马虎”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此,学校在电话亭和图书馆里也加装了手持扫码设备,方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在图书馆,学生扫完胸前的电子校徽,就可以进入借阅系统,查看自己的借阅书目、借阅数量、借阅频次及自备阅读书目上传情况,了解“阅读轨迹”“阅读能力评价”“阅读个性化处方”等。课间,六(3)班学生蒋言登录系统,这学期已经读了7本书的她得到了系统“点赞”,同时系统也分析出蒋言的书目中以文学类读物为主,便向她推荐了《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西方哲学史》《希利尔讲建筑》等其他类别的书目。系统还整合了全校师生图书借阅大数据,即时生成“好书排行榜”“阅读明星排行榜”等,学生一刷校徽就能看到全校的阅读热点,整体把握阅读趋势。

上学期开始,学校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也安装了自动查询系统,把记录学生平时表现的“阅读考级”“雏鹰争章”“综合素养评估”等栏目放进去,学生甚至还能在这里查看学校的食谱。

数字化的脚步加快了,如何用好数据也成了校方思考的切入点。例如,结合全校学生的请假信息,东阳外小新设计了一个预警机制。“如果有班级同一天出现了3个以上同种病例的情况,系统就会向主管领导发出预警,后勤部门也会得到消息。”胡豪告诉记者,比如近期天气多变,学生中间流感多发,就触发过几次系统预警,日常的场所消毒也会据此增加频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