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明:向美而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培明还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至少发表10篇文章,作30场讲座。对此,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一所学校的教科研能不能搞起来,关键在校长。”

    “我们搞教科研,不是办学业绩的装饰品,不是为了凑热闹,不是为了装门面,也不是个人出名成家的敲门砖,而是解决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等存在的问题。在基层一线,我们做的是‘草根研究’,问题从课堂教学中来,也一定要回归课堂,再用课堂的力量使课题进一步深入,两者互相支撑、互相成就。”杨培明说。

    特级教师、南菁高中地理教师叶先进深有感触,“在教学上想要更进一步,光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零敲碎打的总结远远不够,教科研是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在学校“大美育”理念引领下,叶先进与地理组教师一项项地突破——挖掘地理学科的美育元素,开发校本课程,带领学生研学旅行,研究生本课堂。几年下来,教师们边探索边总结,拓宽了思维,找到了地理课堂新的生长点。整个探索过程还被整合为课题,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十年间,教师们快速成长起来。学校18个项目立项为省级及以上重要课题,杨培明领衔的《重构校园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于2018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学校仅有两名特级教师,如今,学校已有7名特级教师、17名正高级教师,走在全省中学的前列。

【记者手记】       

热爱可抵岁月长

本报记者 王家源

    百年老校,传承不易,创新亦难。如何汲取历史的养分,让时间的厚度和文化的积淀凝结为学校文化,并在现实中带领学校攀上新的高峰,是很多百年老校校长面对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学校要坚守什么?培养什么人?这些简单而深刻的问题,杨培明都在历史中找到了答案。采访中,杨培明多次提到“要对得起历史”,在他看来,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上,在教育新名词满天飞的当下,更应该坚守教育规律,回到教育的原点去思考问题。

    这样的认识,让杨培明在多年的办学中保持了清醒的认知。他不把某一所学校作为赶超的标杆,不人云亦云,而是坚持自己的教育价值追求,坚守学校自身的传统,聚焦学校的内涵发展。

    对南菁高中来说,杨培明是那个举着旗子走在前面的人。他将学校历史传统很好地进行了时代转换,为学校找到了“大美育”这条路。为了让愿景真正扎下根,他从“以传统书院文化的精心提炼打造美的校园”“以‘大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审美课堂的建设促进育人方式转型”三方面,构建了严密又科学的行动路径。

    可能是语文教师出身,杨培明的文字总透露出些许的浪漫情怀,但熟悉他的人评价他“还是一个蛮理性的人”。

    在人才培养上,杨培明目光放得长远。校友顾明远先生那句“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被刻在学校的墙壁上,也贯彻在办学的过程中。杨培明称自己在支持学生活动上是“最解放思想的校长”。南菁高中每月都有学生活动,学生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是绝对的主角。他希望学校不只有读书声,还要有歌唱声、呐喊声、大自然的声音。

    杨培明与师生走得很近。“放假安排能不能更便于我们学生?”“学校能不能帮忙联系班车?”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会直接来找他交流。教师们遇到困难,找到他,他也愿意帮一把。不把校长当官做,对老师、学生、家长真诚,对杨培明来说始终是不断敲响的警钟。

    当我们尝试总结很多名校长的成长经历,会发现“勤奋”是一个高频词。从杨培明的成长中,我们也能窥探一二。如今,他每天仍坚持看一小时书,写500字感悟。“今天的杨培明要超越昨天的杨培明”,是他给自己的要求。

    这份定力,大抵是因为“热爱”二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