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统筹 服务职教绿色发展 ——访丽水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近期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高质高效、发展需求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话题,本报即日起推出《职教高质量发展大家谈》栏目,敬请关注。

□ 李 平

问:全省职教大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丽水市委、市政府如何细化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答:职业教育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丽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地位,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丽水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对接地方产业、区域发展之需,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十三五”以来,丽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丽水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2020年又出台了《丽水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对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具有丽水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目前,丽水已建立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开设覆盖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3大类的48个专业,形成县与县之间“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如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的青瓷、宝剑专业,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石雕专业,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机床制造专业等,构建山区“一县一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问:按照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职责,健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系。丽水市如何构建地方政府统筹、高职院校牵头、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答: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与当地行业企业深度合作,高职院校深度参与,共同承担起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与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绿谷校区,将学校办在开发区,将专业办在企业中,深化资源共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丽水市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推进政校行企四方合作共建,在丽职院建立丽水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学院,在丽水技师学院(筹)建立中欣晶圆半导体工匠学院,为丽水的半导体、滚动功能部件等产业培养技能、管理人才,实现招生即引才、入校即入企、学习即培训、留校即留企。

在高职院校的引领下,丽水各县(市、区)中职学校,紧密对接各地生态产业,建设“一校一品”特色专业,构建了政校行企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分别举办了丽水市木玩产业学校、丽水市茶产业学校、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学校等专门化学校,为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4万名产业工人中,由本市职业院校培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占比达到58%。

此外,丽水市每年由相关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业联合举办丽水市师生技能大赛,既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搭建平台,也通过大赛来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师生专业技能水平。丽水学生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实现了丽水市国赛金牌“零”的突破。

问:丽水已经吹响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教育样板的号角,丽水职教将如何作为,为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答:丽水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更应大有作为。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立足丽水自身实际,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按照《丽水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进招生、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督导评价等全市统筹管理,建立起跨县域财政分担的体制机制,组建丽缙青、松遂、云景、龙庆等跨区域联盟中职校。深化“一校一品”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对接丽水产业特色,如青瓷、宝剑、石雕、古建筑等,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丽水特色的地方专业群。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产教融合。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对接丽水主导产业,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30个,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支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引厂进校、引校进厂、前店后校等合作形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双高”建设,创建高水平中职学校4个、高水平专业19个。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实施“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打造现代学徒制培养“丽水样板”。实施“校企校”升学直通车项目,采用“2+2.5”学习制,建立丽水电大与各中职学校、企业的联合培养机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