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赢得什么样的职业尊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刘 波

近日,“教资热”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年来,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从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为2021年的1144.2万人次,翻了66倍。

从本质上来说,教师首先解决的是养家糊口的问题,这跟其他职业没太大的区别。因为当下教师的工作稳定、待遇提高,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的梦想是闯过两关:考取教师资格证和通过竞争更加激烈的入编考试,成功“上岸”,成为体制内的教师。

除了薪资的原因以外,引火“教资热”的,还有教师的职业地位。“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经师人师”……汉语中有很多唯一用于尊崇教师这个职业的成语,其他职业恐怕无此待遇。

那么,“尊师重教”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呢?教师为什么就应该得到尊重呢?

这是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学生承载着社会(家庭和政府)对未来人才的希冀。

“尊师重教”是理所当然的,但对教师个体来说,得到尊重并不应该心安理得。

每年成为教师的那些幸运儿,并不一定都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有很多人只是谋一份铁饭碗的差事而已。

一个职业的基本伦理,或者说,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本分,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也概莫能外。

教师教书育人,在实际工作中作出贡献,而获得相应的尊重,贡献越大,加分越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位教师都应珍惜自己的羽毛。否则,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时代,个别教师的失范行为,一旦被网络放大后,会严重损害教师的整体形象;而一些教师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和说不负责任的话,也会影响公众对教师形象的正确认知。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最近在讲座中指出:今后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还要做好评价工作,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新的评价工作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在今年暑期举行的宁波市镇海区教育系统干部读书会上,特级教师俞正强举了他所在学校新荣誉体系的例子:评选模范生时,做到每日反省、每周考核、每月评定等,有的学生还要采取私人定制的办法,教师甚至在开学前的假期里就用心谋划。

新的评选方式比原先评选三好学生麻烦很多,而且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跟考核无关、跟评先进无关。这就导致刚开始实施时,全校46个班级,只有4名班主任愿意做。

“做完”和“做好”只一字之差,背后的付出却截然不同。教师内心对教育理念没有真正认同,是很难把工作扎扎实实推进的。

“学生越来越难教”是不少教师挂在嘴上的一个说法,但它表述的到底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事实,是无法验证的。

学生难教,有一种可能是真的难教;但也可能是教师的能力不够;还有另一种可能,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然有所不同,教师拿十几年前的那一套对付学生,自然是“旧船票登不上新船”。

经过俞正强7年时间的一番努力,全校仅剩下一位临近退休的班主任没有跟进新荣誉体系的评价模式。这说明,当教师弄明白一件事情,并非常用心和投入地去做,这件事就不会像当初看起来那么难了。

因此,对于教师口中“学生越来越难教”,消极抱怨并不是应有的态度,正如我们常说的“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必须承认,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也应该看到,很多职业也不轻松。仅仅是工作辛苦,并不能理所当然成为这个职业受人尊敬的理由。

教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辛勤付出究竟能给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带来多少助力?

为了让学生碰到好教师成为大概率事件,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这就对好教师的人数提出了需求,也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成为好教师的要求。

这一切的前提是:每一位教师的内心都有成为好教师的追求。

当然,这里所说的好教师,并不一定是获得各级名优教师称号的教师,毕竟这些称号的数量是有限的。

一位好教师应该有好口碑,即学生喜欢、家长欣赏、同事尊重、领导认可。如果能做到这样,即便没有任何头衔和光环加持,这位教师也能称得上是好教师。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在校时间明显延长,工作压力自然也增加很多。但同时这也给师生交往增加了更多的时间,教师有更多的余裕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

获得证书和奖章赢得的尊重只在一时,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贵人,让学生毕业后还时常惦记,这样的尊重才真正体现出好教师的职业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