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公平的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邓海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关键性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何谓“教育公平”?简言之,就是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墨子,古往今来,教育公平始终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朴素的价值期待。说到底,因为它是人生的“起点公平”,是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主动与自觉。于今观之,新时代教育公平最具象的画卷当是——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不管求学何方,每个学子的梦想都能被点亮;寒门学子、随迁子女、残疾儿童,无论何种身份,每个家庭的希望都可被托起。

教育公平,兹事体大。这既是因为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是人生出彩的前提,也是因为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是家国强盛的根基。它承载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之应答。2022年3月,新华社联合百度发布的《大数据看2022年全国两会关注与期待》显示:教育公平位居教育改革第10位。事实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可见,教育公平是亿万群众的期盼,也是顶层设计之关切。

更好的教育才能筑就更好的中国,而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是更公平的教育

回首“非凡十年”,教育公平一路凯歌。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上,亿万群众得到看得见的获得感。一是普惠性幼儿园更多了。2021年全国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普惠园中一半是公办园,有12.8万所,比2012年增加7.2万所。二是教育帮扶更给力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10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为教育发展中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育治理体系的公平取向上,身处其中的学生们更有发言权。一是师资力量更公平了。早在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启动实施了“国培计划”。10年来,共有31个省区市的约1680万人次教师参与,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参训人次约1574万,占比94%。二是教育过程更公平了。遵循规律、拒绝“内卷”,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有数据显示,专项治理以来,线下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95.6%,线上压减率达87.1%,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2022年3月28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块块电子屏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无差别地送到每个学生课桌前。硬件更“硬”、软件更多元,优质教育的可及性与普惠性在信息化浪潮之下,照进教育的梦想与荣光。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精耕细作,更要久久为功。东西之间、城乡之间、普职之间……从根本上“一碗水端平”,才能守护千家万户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学生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通过国家有关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录取到重点高校的人数累计达95万人。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了,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今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些扎扎实实的改变,不仅重塑了教育公平的内涵,也不断拓展着新时代语境下教育公平的外延。

面向“人”的教育公平,需要一代代人去完成。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黄大年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报效祖国的方式,不仅从科研上给予学生细心指导,在生活中也送去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多90后、00后选择回乡任教,用所学所得照亮更多学生的梦想……从“燃灯校长”到乡村教师,他们用青春与汗水在“非凡十年”编织教育公平的精彩画卷。

一切变化,其来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教育公平在十年时光中迈出了历史性跨越,也必将在优质均衡发展中交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