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外”字特色 培育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底色更鲜明

    涵育“世界语者”家国情怀

    北二外坚守教育初心使命,在人才培养中既彰显“外”字特色,又关注修好学生“立德”内功,引导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国际影响力上担当作为。

    2023年3月,在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4周年之际,北二外与香山革命纪念馆以“双语讲解”的线上直播形式,重温了74年前的红色“赶考路”。此前,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共同打造成立了一支由各语种专业学生组成的“红色外语宣讲团”,用红色精神育人、用实践活动炼人,深入贯彻落实红色育人理念,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上积极作为。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赶考日’,我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英语学院本科生、讲解员志愿者韦佳佳在活动结束后表示,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共同在“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厅为全国观众进行双语讲解直播的经历非常宝贵,自己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校一直在建立适合卓越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对学生内生动力、家国情怀等优秀特质的塑造和强化更是育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北二外紧扣学校办学关键特色,紧扣善用“大思政课”关键方法,紧扣融入日常思政关键场域,着力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努力造就更多既有深厚家国情怀,又具备解决行业关键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在课堂主阵地,学校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红色课程体系”。学校承担和参与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正式出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大使看中东”等“金课”;创立全国首个“红色旅游”课程体系,打造“思政+专业知识+红色实践”旅游专业教学模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课堂之外,北二外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连续12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由北二外组织发起。大赛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被誉为“面向全国‘千校万人’的思政大课”。同时,学校还以全国红色资源为土壤,打造“红培实践教育基地”,与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南平市等革命老区对接共建、深度合作,引导师生用专业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路径更清晰

    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以探究问题为中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到知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从以知识、能力教育为中心到全面的人格养成等系列转变……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育人机制,为培育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对对象国别区域有一定研究、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理念下,北二外学子在各类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在2023年4月底闭幕的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由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学生组成的TCU团队、探秘故宫小组团队提案分别获评“深度洞见提案”和“优秀提案”。探秘故宫小组队长、旅游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谭依依表示,该论坛是面向亚洲青年广泛征集有创意且可落地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案的国际性赛事,要和来自菲律宾、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青年同台竞技,并进行全英文展示。

    谭依依说:“本次提案征集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经调研,我所在的团队选择以故宫为案例地,提出了四项针对性保护办法。复合学习的英语专业课程为我们扫清了语言障碍,国外案例和素材可以很快处理。此外,课堂上练习的英文对话、演讲等技巧,也应用在项目展示和与评委的交流中。”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学校积极推进与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以及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推动北京翻译协会、北京漫画学会和北京旅游学会等平台落户北二外,为学校集聚了一大批政府部门和业界的专家学者资源,构建了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运行高效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创新体系,努力将产业动向、技术发展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转化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良性互动。

    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拥有“人文心”,还要具有“科学脑”。学校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科研素养培养协同为导向,打造了包含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等19个科研机构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智库体系;通过科研院所开放周、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参加实际科研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学术报告交流等形式,实现科研资源向各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开放与共享;设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助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生动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举办“政党外交大课堂”“国际组织大讲堂”,邀请外交一线亲历者进校园、进课堂;作为“北京国际志愿服务基地”所在地,学校长期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型主场外交外事活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学校600余名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等活动在北二外落地,全面提升学生融通中外的素质。

    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中,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2020级本科生李苑童获得最佳演讲作品奖。领奖台上,李苑童的发言掷地有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专业学生,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视频制作人。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赋予我们自信与底气,我要用专业精神、精彩的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从培养模式到管理方式,从成长空间到学术氛围,从专业能力到综合素质……近年来,北二外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不断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根京华大地,吸收红色养分,北二外校园里每一颗梦想的种子,都积蓄着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蓬勃力量;踏上新的时代征程,迈向更宏伟的目标,北二外校园里每一名拼搏的师生,都承载着建设祖国壮美事业的灼灼希望。在一次次“知”与“行”的实践中,二外人夯实专业知识、厚植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于珊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