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新领异提质效 奋楫扬帆再向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仲夏校园,草木繁盛,生机勃勃。教师潜心治学,传道解惑;学子勤学创新,苦练本领,一派崭新奋发气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目标,根据“拔新领异提质效 奋楫扬帆再向前”工作总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 筑牢育人根基

    政治建设固本、思想建设铸魂、组织建设强基、作风建设塑形、纪律建设正身……学院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潜心立德树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政治建设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职责清晰、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党建工作格局,把管党治党工作与办学治校、改革发展、安全稳定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学院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核心作用得到巩固和加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中心位置。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全面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努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022年,学院意识形态试点工作得到江西省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高职院校推广完善;在全省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测评中,学院连续两年荣获A等。

    思想建设铸魂,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学院坚持思想铸魂,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率先学,着力全员理论武装跟进学,积极推进自主学与集中学相结合、辅导学与研讨学相结合、理论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线上学与线下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全覆盖。从建好思政课程、做实课程思政、做强日常思政教育等维度强化思想引领,提升育人效果。正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三全育人”展现新成效。在2022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学院教学案例荣获省级特等奖;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获得省级二等奖,学校获评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组织建设强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党建“双创”工作,将党组织打造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力军。2023年5月,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党总支计算机系党支部获评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通过校馆共建、区校联盟等形式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服务师生、凝聚人心、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并以点带面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能力的全面提升。

    同时,学院强化对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的监管监督,抓实政治谈话和政治家访,强化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驰而不息深化作风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中层干部跟进,深入教室、宿舍,贴近师生,及时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带动各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受到师生充分肯定。

    聚焦人才培养 提升办学质量

    以竞赛为抓手,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理念,积极推进“课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校—省—国家—世赛”四级竞赛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把技能竞赛打造成为技能人才的“试金石”。2022年,学生在各类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得500余项奖励。其中,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获奖总数居江西省首位,加权总分列全国第三,打破了学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成绩的纪录;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团体总分冠军。成功承办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学院获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特殊贡献奖”,学院教师参赛团队荣获高职组专业课程全国一等奖,实现办赛参赛双丰收。

    搭建职教立交桥,打通升学通道。学院积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着力打通中职、高职、职教本科到研究生人才培养通道。与14个中职学校签订“3+2”中高职对接培养合作协议;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培养的2021、2022届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分别达到23.94%和44.73%。与华东交通大学5个专业联合培养“专升本”应用型人才,2023年迎来首届毕业生,共94人参加研究生考试,录取28人。学生“专升本”传捷报,录取率再创新高。学院2021、2022年专科毕业生升本率分别为30.75%和47%;2023届共有毕业生5937人,参加专升本考试4119人,录取2915人,录取率达49.10%,切实让更多学生有机会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多样化成才。

    聚焦队伍建设,筑牢强师之基。学院聚焦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目标,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大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锻造工程”“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专业群重组工程”等,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院建设了一支由学院教师与产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师”队伍,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4%,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单文增,“全国青年教师岗位能手”汪哲,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刘彦,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开明、周敏,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尹强飞等一大批技术能手和教学精英。近年来,教师累计公开发表论文1866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论文202篇;出版教材363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部;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205项、结题128项;专利授权683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聚焦产教融合 拓宽办学之路

    将“专业课堂”设在“生产车间”,虽是“上课”,实似“上岗”。2021级新能源汽车技术2班汪建东说:“我们的实训室就是一个大型的汽车4S店维修车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系统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原理,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相关知识、工艺流程以及各岗位操作规范,工学交替的实训让我感受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实习和就业指明了方向。”这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携手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缩影。

    学院以产教融合为引擎,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特色明显、与重点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组建专业群,依托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等,持续推进人才模式改革,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紧跟时代脉搏,彰显教育担当。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将职业教育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学院主动对标江西省“2+6+N”重点发展产业,围绕14个重点产业链及民生保障、传统工艺传承等领域,构建了14个专业群,其中包括2个省级“双高”专业群,下设54个专业对接江西省重点产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深化产教融合,教学与产业相融。校园里就有企业的实训基地,企业产业园区里就有学生学习的身影,直接让高职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最新专业技能的场景,将在学院2023年9月入驻的共青产教融合基地成为现实。目前,学院入驻共青产教融合基地的各二级分院正积极推动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索了产教深度融合构筑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有效模式,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尽早融入企业生产模式,积累行业经验,提升职业素养。

    学院共青产教融合基地(一期)项目是共青城职业教育大学园首个入驻项目,一期占地约380亩,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投资近4亿元。建成后,每年可满足近5000名技术工人和职业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教学实训等。学院将致力于打造出“生产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技术研究、国赛世赛训练、创新创业、社会培训与社会服务”即“产、学、研、训、创、服”六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一期项目将于9月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为院校、企业和行业提供更全面、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平台,助力学院做好产教融合文章。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与就业衔接。学院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与江西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5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08个。校企开设“现代博导精英版”等72个“订单班”,目前,已共同培养5000余名学生。为了服务2023届毕业生就业,从2022年9月开始,学院举全校之力,大规模开展访企拓岗,截至2023年5月,已累计走访企业265家,拓展就业岗位3975个。通过“访企拓岗”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全面更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升,各科录取投档线持续保持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大力推进就业,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实现“招生畅、出口旺”,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陈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