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五维三融”“双元制”本土化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德国BBW教育集团和德国莱比锡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IHK”),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进IHK职业资格标准,遵循“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结合本地企业现场工程师岗位群核心岗位画像,形成“五维三融”“双元制”本土化育人模式。

    目标定位:

    “三堂”育人铸修养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校内课堂,培育“专业人”。依托校企共建中德学习型工厂,在工学结合现场教学中,推行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实现德国IHK职业技能标准和“四室6S”(教室、实训室、寝室、教师办公室)管理标准相融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基于学徒在岗教学的企业课堂,培育“职业人”。依托校企共建企业学习型工厂,通过“双元制”合作企业学徒在岗培训,实现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

    基于多元融合育人的“三至”讲堂,培育“社会人”。围绕“至诚、至专、至精”院训主题,构建“三对接”的专思融合育人体系,即:对接地方精神,邀请校外专家主讲“大陈岛垦荒精神”和“台州民营企业家精神”等地方特色思政主题;对接产业,邀请人文专家、德国技术专家,国内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入校园,主讲文化哲学、创新创业故事和发明创造案例;对接核心岗位,邀请校友和一线师傅入课堂,主讲成长成才励志故事。“三对接”实现专业和素养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模式:

    “三课”递进接岗位

    聚焦宽基础能力培养,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借鉴德国“宽基础、重实践”IHK教学理念,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的工程识图、电工电子及机械加工等基础知识进行课程重塑,形成理实一体的专业共享基础课程,开发通用式专业手册教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遵循职业发展脉络,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提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设计,并通过企业项目载体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案例、思政元素等,形成对接岗位核心能力的学习领域课程,通过学习领域课程团队协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对接现场工程师岗位,共定企业学徒课程。学院与双环传动、银轮股份、杰克股份、水晶光电4家上市公司及地方龙头企业共建联合产业学院,开展“2+1”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依托产业学院整合资源,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遴选出制造工艺员、设备现场调试技术员及生产管理班组长等现场工程师核心岗位,校企共同制定“企业+个人”的定制化轮岗式培训计划,通过岗位任务驱动的“双导师”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岗位胜任力。

    团队发展:

    “三师”融合促成长

    校企合作,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学院打造由“德方培训师+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三师”融通工学一体化教学创新团队,成立校企联合工作室,实行“双导师”制度,建立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结对互助机制,共同开展学徒制“双元”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提升团队“双师”水平。学院参照德国IHK培训师标准编制一体化师资标准,校内培训师在上岗授课前需经过学习型工厂的师资考核,具备合格的教学能力水平,熟练掌握德国IHK教学标准,熟练运用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及各类实操技能。

    工学结合,开发项目化教学资源。学院联合校企德三方教师组成开发项目组,共同开展工艺流程、工程案例、生产加工及设备工具等技术研发工作,将技能经验融入教材开发、方法创新和教学应用。

    实践体系:

    “三岗”练技铸工匠

    校内学习型工厂知岗实训。第一、第二学期以在校内理论学习为主,采用共性教学与个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平时在校正常上课,课余可选修企业教学资源包。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竞赛训练等途径,引导学生认识岗位、熟悉岗位。

    校内生产性基地跟岗实训。第三、第四学期学院和校外合作方按月交替实施教学,进入校企跟岗阶段,学生通过周期往返校企的过程,从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中加深对岗位的理解,提前走进并适应区域产业环境。

    校外“双元制”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第五、第六学期学生离校进入合作单位顶岗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学习,熟练掌握车间生产工艺,承担企业实际生产任务,配合企业项目运作和管理,成为企业储备和培养的后备工匠人才。

    质量保障:

    “三段”考核保质量

    教考分离考核。学院重视学生的职业岗位基础技能,对专业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制度,遵守“规范中间、严把两端”的评价原则,严格把关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过程管控及内容考核评价等流程,切实加强培养过程考核。

    毕业综合考核。学院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深度融合,学生提前与导师确立项目选题,利用校内学习型工厂和企业生产车间的“双元”环境,完成毕业实践环节结业作品。企业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观测学生的综合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并核实确认学业综合考核所有成绩与评价。

    职业证书考核。学院成立德国IHK台州考试中心,组建德国IHK考官团队,建立学业终期考核题库,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能力考核,建立校企德多元共评的职业证书考核制度,强化“出口端”的评价考核效果。

    通过5年“双元制”本土化建设,学院建成国内高职首家IHK台州考试中心、中德合作学习型工厂省级产教融合基地和国家教育部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毕业生就业面向以本土上市企业班组长等腰部以上岗位为主,近500名毕业生走上了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管等生产现场核心岗位,在上市公司就业率达33%,企业满意度位居省内榜首。IHK教学标准本土化改造成效显著。开发了基于IHK标准的本土化教学项目105个、学习领域标准18项、IHK本土化考核标准1项、活页式教材8部,其中2部教材入选浙江省“十四五”重点建设教材;校企合作案例入选2022年度国家教育部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黄广健 林君焕 李金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