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在线精品课例将流向何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丽佳 吴月圆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同样给教育人出了一份很具考量意义的考卷。这些天,教育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要求,以政治任务的高度,以攻坚克难的力度,以素养提升的角度,以日常教学的尺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在线课堂。在这段全民共克时艰、共谋抗疫的日子里,在线课堂保障了学生在家也能拥有丰富的学习生活,同样激发起了更多一线教师的创造潜能。各地名师、教学骨干顺势而为、主动答卷,为学生们献上了一节节优质的精品课例,凸显了教育人的担当。

这是浓缩着师者智慧和人性温情的精品课例。因为,在线课堂与日常的面对面课堂有着很大差别,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学得有趣、有效,在教材研读、学情把握、课件制作、教学互动、微课推送上,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很多教师甚至付出了比日常面对面课堂备课、上课更细致入微的努力。有的教师团队为了精益求精,每日都开展抱团研课活动,对在线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沙龙式讨论,提升教学水平,完善课堂认知,集群体智慧于一课。

这些发布在线上的精品课例背后,是何其厚实的付出!

谁也不知道这场抗疫之战还要持续多久。但,教育人已然准备好。通过一个时间段的积淀,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的精品课例越来越多。这些精品课例真是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幸福了孩子、温暖了家长。

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已然凸显:这些精品课例目前都分散在网络上,以后将何去何从?就这样应时而生、应势而去?对于这些精品,教育人还可以做些什么?如果将这些分散各处的精品课例比作一颗颗绽放异彩的珍珠,那么教育人有能力将这些珍珠串成雅致璀璨的项链吗?

也许,我们也要拿出抗疫的那份坚定呢。因为,如果我们不迅速行动起来,这些精品课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有些人谋取名利的手段。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这些课例流向了社会上各色的培训机构,成为他们上课赚钱的资源,这是我们的初衷吗?再设想一下,这些精品课例流向了各种教学资源网站,沦为平台收费下载的资源,这是我们的初衷吗?还可以继续设想一下,这些精品课例甚至流向了少数不劳而获的教师那儿,成为他们满足私欲私利的敲门砖,这是我们的初衷吗?

显然,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无怨无悔、殚精竭虑,为的就是给学生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为家长送去一丝倾心的安慰,为被疫情搞得忧心忡忡的社会点燃一分鲜活的希望。

也许,我们还要拿出抗疫的那种执着来。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既然因时而为创作了这些精品课例,那么就应该有责任让这些课例成为更多学生优质、免费的学习资源。

作为教师本人,一定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疫情倒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样也倒逼着教师应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每位教师要改变观念——大家所创作的不单单是一个个教学的课例,而是具有知识产权标记的成果。如果大家都用这样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法分子可运作的空间就缩小了很多。

作为学校,或者是某一个县区市,可以考虑把本校、本区域教师创作的这些精品课例集中起来,经过筛选、归类、补充、修改后,成为本校、本区域,乃至跨区域学生免费可使用的学习资源。换一种思维来看,疫情反而使得学校或者区域完善或者建立了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库。都说“多难兴邦”,这样看的话,“多难也兴教”,促使教育从“人”到“技术”到“资源”全面升级。

阴霾终将散去,四海终将回春。疫情过后,我们的精品课例将流向何方?相信教育人一定会认真答卷、智慧答卷、忠勇答卷,再一次接受人民阅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