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快乐教育和被抬高的苦难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林 莉

快乐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围绕快乐教育争论的一个焦点在于:对快乐的追求会不会导致教育的肤浅化和低质化?作为一个“舶来品”,一些快乐教育的反对者从字面出发,将快乐教育简单地解读为让学生快乐,且这种快乐是通过降低教育难度和标准、放弃教育质量的轻松教育实现的,即“快乐教育”=“宽松教育”。

快乐教育就是轻松愉悦、没有挑战、绕开困难的教育吗?

也许我们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快乐:快速易得、以短期快感为特征的“低水平快乐”,和持久深刻的以高挑战、高投入和高峰体验获得为特征的“高水平快乐”。假使为了快乐,只给学生提供轻松愉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娱乐化甚至放任的迎合性学习经历;又或者为了避免学生失败,提供安于舒适区内稳定、能掌控、有安全感的重复性和例行性学习,那么对快乐教育的质疑和担忧无疑是有道理的。

快乐教育追求的应是伴随着学习产生的高质量快乐。正如心流理论的提出者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所指出那样,“仅仅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还不足以言快乐,快乐产生于当我们倾己所能完成一项任务时,或在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心智成长和潜能实现之时”。这种快乐构成教育内在而持久的奖赏机制,是快乐教育的主要旨趣和核心价值之所在。除高挑战、高投入、高峰体验外,快乐教育还应该用“高水平快乐”统整“低水平快乐”。具体而言:

高挑战。有研究发现,低技能、低挑战的任务,固然令人放松,但同时也会让人感到无聊。高挑战是指提供与学生生活或真实世界相关联、对学生具有意义、相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探索性和复杂度的学习目标和真实学习任务。能力与挑战的平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高投入。学生在学习中不由自主地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技能,自发自愿地倾注自己的时间精力、情感,并表现为持续的全神贯注、沉浸和心理上的卷入状态,产生时间消逝感,甚而可以视旁观者眼中学习过程的辛劳、困难、挫折而不见。

高峰体验。经历运用知识成功地进行创造、解决问题的狂喜瞬间,感受到自我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最佳状态,产生强烈的自我肯定情绪。这种因深度思考和高挑战、高投入学习自身带来喜悦,通常会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水平快乐”统整“低水平快乐”。快乐教育并不是要排除短时易得的低水平快乐,而是要用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稀缺性的高水平快乐来优化、增强低水平快乐,形成整体的快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定向。尤其对刚进入正式学习的儿童而言,将碎片化的低水平快乐与微型探索发现、真实任务解决的“哇时刻”相编织,形成与学习相生相伴的整合性积极情感体验,强化学习自身固有的乐趣,对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热情至为重要。

围绕快乐教育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苦痛是不是天然地比快乐更有教育价值?

对苦痛价值的肯定,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文化传统将成长与苦难联系在一起的普遍刻板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文化传统里,不乏“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的传说和箴言,似乎苦难与人的成功或成才是孪生兄弟。旁观者视角中对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忍受痛苦的过度解读,放大了苦痛的价值;而消解了他们为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高峰体验”带来的精神愉悦在战胜苦痛中的锚定作用,和释放的持久“续航”能力。

苦痛的意义化抬高了苦难的价值。然而,如果就此认为,苦痛在教育上天然地比快乐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给苦痛一个“尊贵的位置”,炫耀苦难,贬低甚至排斥对学生追逐快乐的天性,将忍受苦痛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为吃苦而吃苦,人为地追求“吃苦”的外在形式,某种意义上正是低水平快乐的反面。想象一下,倘使教育无视孙敬和苏秦们沉浸学习的精神愉悦,片面夸大“头悬梁锥刺股”,学习何异于酷刑。而更不可取的是,学习与痛苦体验的联结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视学习如畏途。这也是一些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快乐教育并不是回避困难、阻碍,而是不主张在教育中人为地夸大“磨刀石”的作用。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高水平的快乐教育中,伴随着学习的推进必将出现新的困难、问题、挑战、挫折,必将要进行充满艰辛、孜孜不倦、持续甚至超负荷的努力。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价值的不是这些“苦”与“难”,而是学生对学习自身乐趣的感受与发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感受苦难的阈值,赋予苦难意义,增强抵御苦难的能力。

随着智能社会的加快到来,未来工作的变化和工作能力的持续更新,终身学习已然成为现实。2019年10月、2020年初经合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相继发布的《教育2030学习指导》和《全球教育4.0框架》,不约而同地将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重要能力。显然,只有从小真实地感受学习的乐趣,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人,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此而言,开发学习自身固有快乐这一富矿,为学生拥有锲而不舍、乐此不疲的终身学习力“加持”,快乐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