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 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课程思政作为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聚焦育人主体、优化课程体系,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把课程思政工作转变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

    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完善课程思政教材体系

    学院注重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探索如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提高学生思政素养。教师致力于研究课程思政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所带课程如何结合国家政策和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等。通过对思政理论的探索研究,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所带课程的思政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课程的教育效果。学院还致力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研究与开发,2022年全校共有40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立项,其中人文与管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等9门课程获批立项,推动了人文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提升。学院针对思政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对教材进行定制化的编写和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教材的修正和完善。此外,学院鼓励教师和学者参与教材的研究与编撰工作,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发挥教材的思政教育引导作用。一方面,成立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工作组,组织教师与学者参与教材编写的讨论和研讨活动,制定教材编写的时间表和任务分工。同时,学院还明确了教材编写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确保教材的内容符合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实用性。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将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材编写中,确保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相契合。此外,学院还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为教材编写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例。

    构建系统化教学体系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与内在机理,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课堂主渠道传授道德伦理、基本法律知识、国家政策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同时,积极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讨论和实验课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涉及国家政策、社会问题和教育伦理的话题;通过案例研究、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指引学生分享观点和经验,形成与思政相关的智慧和见解。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刘晓威老师带领学生用独特的训练方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空间。经过调整与优化,学院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思想觉悟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强化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院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运用课堂语言表达、板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多种技能手段,将教案设计与构思、课堂教学与效果进行了精彩展示,多方面、多层次表现出了学校多学科、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并通过所授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展示出课程育人的自觉意识和课程魅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同时,学院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会,培训内容涵盖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思政教学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与讨论、教育伦理与师德等方面,旨在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素养。通过参与培训和研讨会,教师可以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阔思政教学思路和视野,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教学能力。此外,建立教学团队和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院鼓励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享教学材料、案例研究和教学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学院还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和课程改革实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更好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高尚的思想人格。

    综上所述,学院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职业发展。(杨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