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何:助力国产飞机研发的“海归”研究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苏钧天

飞机上各项设备的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在不增加额外重量、体积的前提下,让机上电力系统的“心脏”——发电机转得更快、输出功率更高,是一个专业难题。令人振奋的是,这一难题前不久被宁波诺丁汉大学智能电气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何带领的团队破解。由他们研发的新型航空起动发电机系统将额定功率提高到了250千瓦,同时速度达3万转每分钟。中国商飞系统工程副总工程师康元丽说:“张何团队的研发成果是目前世界上商用飞机唯一的大功率直流起发系统,为新一代国产大飞机提供了核心供电系统的技术保障。”

2014年,已经在英国待了12年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后张何做出了回国的决定。此前一次受邀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讨论国产大飞机发电机的经历让一直研究电机领域的张何触动很大,“我想回国,为中国制造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回国后,张何先后完成多个交通运输领域的电机驱动项目,还从零开始推动电力电子和电机驱动控制研究组的建设。2017年,诺丁汉(余姚)智能电气化研究院成立,张何担任首席研究员。这个平台迅速聚拢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余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博士生在这里开展尖端电力电子与电机驱动研究,并与产业界密切合作。

张何带领团队花了数年时间,通过改变电机参数设计和特殊绕组结构等方式破解了诸多尖端科技难题,如高速永磁设计和研制、高效率热导路径管理、三电平功率变换器等。

张何说:“我非常关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运用。我希望自己的研究不是实验室里的模型,而是经得起一次一次的测试、能够在实际场景中验证可行性并且应用的。”2017年,张何和团队与来自宁波、荷兰的企业一起成功研发了高效、高功率密度的运河船舶电推系统和大型船舶船首侧推器的电驱动系统,用于船舶的电气化改造。在三方的合作下,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荷兰的船舶上,实现了阿姆斯特丹运河上船舶的全电动零排放,同时帮助宁波企业实现对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和产业升级。

张何的这一理念也影响了他带的多名博士生。已经毕业的施博闻目前正在研发航空级别的专业设备“大载重无人机电驱动系统”,并尝试产业落地。施博闻记得,在实验最紧张的时候,他们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一遍遍调试参数。导师张何几乎从未缺席,总和大家一起忍受大风和噪声,“只要电机最后能够拥有最佳性能,对我们来说,其他的不算什么”。

张何也期待着能够借助研究院的平台培养出更多年轻有热情的电气工程师。他说:“希望我们既能够做出高性能的、世界领先的电机驱动器,也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产业中,通过技术的革新真正地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一点点改变和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