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助力百万学子圆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贵港市覃塘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志愿者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高考录取正在进行中,学子们将陆续收到通往大学“象牙塔”的通行证。然而,面对承载梦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经济困难却成为许多寒门学子步入梦想殿堂的拦路虎。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实施为这些学子带来了希望,为其撑起了一片天。2008年,广西开始实施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经过15年的运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为解决广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费难”问题的“主渠道”。

    广西秉承“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坚持“应贷尽贷、精准资助”的理念,持续完善助学贷款工作机制,为广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精准、便捷、高效、暖心的助学贷款服务。

    据统计,15年来,广西累计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347.42亿元,帮助177.40万名(475.78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梦大学,连续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额和受益人数均居全国前列,为广西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贡献力量。

    ??创建“首贷线下”+“续贷线上”办理模式

    “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办理助学贷款,真是太方便、太贴心了。”2017年,南宁市横县(现为横州市)平朗乡上颜村贫困家庭学子李济彦成为该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乡镇代办点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这笔8000元的助学贷款圆了她的大学梦。当天,南宁市首批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乡镇代办点——横县峦城完全中学、横县第二高级中学校椅校区等4所乡镇中学设置的助学贷款代办点正式启用,方便周边大学生办理贷款的同时,也便于直接向群众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

    实现在家门口办理贷款。广西推动受理点下沉到人数较多、交通不便利的乡镇,避免人群过于集中和长时间等候。广西不仅设立109个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受理贷款,还在人数较多的乡镇增设57个乡镇代办点,有效节约群众办理人力物力成本,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如玉林市容县、贵港市平南县等人口大县根据首贷学生的地域分布情况调整代办点位置和数量。广西贷款人数较多(2.7万人/年)的桂平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受理窗口多达13个,同时利用附近中学作为应急备用场所,若出现人员密集或办理时间较长等情况,可迅速将人员分流至应急区域。

    创建“首贷线下”+“续贷线上”办理模式。为减轻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压力,自2020年开始,除首次申请贷款的新生需现场办理以外,续贷学生只需通过电脑和手机就能实现远程贷款受理,现场办理业务人数较往年同期下降80%,极大缓解了高峰期现场人员拥堵的问题。

    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办贷,保证办贷过程有序、畅通、快捷;对不便到现场办理贷款的特殊学生,主动上门办贷;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强志愿者岗位培训,做好办理协助、指引、宣传工作,做到有问必答、一次告知。在各高中校园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助学贷款攻略及申请指南、设置现场咨询点。

    一系列“暖心”举措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学生资助中心通过热情的服务、便捷的手续将助学贷款优惠政策呈现在家长和学生面前,大幅度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健全贷后管理机制 救助举措及时 就业帮扶到位

    一直以来,广西教育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不断建立健全贷后管理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从“借”到“还”的全流程支持,形成惠及面广、操作性高、持续性强的“金融教育救助”模式,打造从“就学”到“就业”的扶贫链,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都能全面感受到党和政府部门的关心。

    2022年起,为进一步减轻高校助学贷款毕业生经济压力,广西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通过电话提醒、发送短信和发放《高校毕业生一封信》等措施将惠民政策传递给每一名贷款毕业生。据统计,2022年共为117.63万人次当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免除当年助学贷款利息2.09亿元,为1.85万名毕业生办理本金延期一年偿还9578.73万元,为1.2万名受新冠疫情影响逾期的学生调整征信记录,让学生们轻装前行、安心就业。

    此外,自2018年起,广西出台了还款救助政策,为出现死亡、失踪、丧失劳动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而还款困难的借款学生代偿不同程度的应还本息,缓解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极大抚慰了学生家庭精神痛苦。

    家住桂林市临桂区的小邓,2009—2012年共申请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金额2.4万元,自2013年毕业后一直能按时还款,但2017年底却出现了逾期。临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多方打听,才知道小邓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其父又患上了重大疾病,正在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小邓对自己贷款产生逾期感到非常愧疚却又无能为力,在亲友的帮助下,他还是尽力偿还了2017年部分逾期本息。得知此事后,临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他父亲当年的治疗费用,利用还款救助基金代偿了他2018年的全部应还本息。小邓表示,还款救助机制为他的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父亲也能安心养病,他今后要踏实工作,剩下的本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还清。截至目前,广西累计支付还款救助代偿救助金额828.52万元,惠及675名贷款学生。

    促进高校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是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广西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关心帮助以助学贷款毕业生为重点群体就业。为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安心在基层工作,助学贷款的学生在同一基层单位工作满三年的将可一次性代偿助学贷款资金。自2017年12月起,自治区教育部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连续5年在南宁、桂林、柳州等地举办8场助学贷款毕业生双选会,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主动邀请企业赴校参加双选会,努力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每场双选会超过1万人次贷款学生参加。针对自治区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基数大、就业力不强等实际问题,建立“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就业推荐”一体化帮扶机制,定期举办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设立“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专升本专项计划”,助力困难毕业生群体顺利就业。

    ??打造“优秀学子”精神传承链 实现“帮扶—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我们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百色市那坡县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黄金玲毕业后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句话,短短一句话代表的不仅是对自己的激励,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展现当代学子回报祖国、建设家乡的决心和信心。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昂屯村小规敬屯的黄金玲,家里仅有父亲一个劳动力。2013年高考结束后,黄金玲如愿收到了大学本科的录取通知书,但家庭收入难以支撑她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等各种开销。经过反复思索,8月,黄金玲和父亲来到那坡县教育部门咨询助学贷款政策。得知国家开发银行能够不需抵押提供大学生在读期间无息贷款时,她父亲看着录取通知书说:“我们有希望了。”

    2020年6月,她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同年通过广西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进入那坡县政府部门办公室工作。很多人不理解,研究生为什么还要回到村里工作?她回答说:“不管走多远,我们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农村发展的不易,能将自身所学用于基层建设,也不枉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

    始于资助,终于育人。广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拓展资助育人新形式,在资助育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打造出“优秀学子”精神传承链,实现“帮扶—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活动,广泛搭建平台,创新宣传引导载体。通过组织开展“感党恩跟党走 助学筑梦成才”学生资助系列活动,每年定期举行资助主题演讲、征文等比赛,推动受助学生树立知恩感恩、自强自立意识。打造育人品牌,开展国家奖学金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巡回报告会,以榜样力量引领受助学生逐梦前行。组织受助学生参加高校“受助学生讲党史”巡回宣讲活动和高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为受助学生搭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成长成才的平台。

    抓住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时、进入学校后、毕业离校前三个重点时段,举办“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征文、知识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要求高校开展覆盖所有班级的主题班会、知识讲座、文艺创作等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在微信公众号开设诚信微课堂,以观看诚信教育短视频、填写答卷等形式,让自治区高校和助学贷款受助学生全部参加活动,有效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感恩和责任意识,取得良好成效。

    朱济友也是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助学生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南宁市宾阳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高中就读于宾阳县高级中学,2012年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顺利进入广西大学圆梦,2016年由于成绩优秀被保送至北京林业大学硕博连读,202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南开大学担任教师。他在校期间曾获3次国家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马君武博士纪念奖学金、2次校长奖学金等累计100余项荣誉及奖项。博士毕业后,他投身于为国家培养高端制造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我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创造了公平的机会,如今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尽自己最大之力扶持学生站立在巨人之肩,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学有所成、成长成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