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良好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本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衢州第二中学校长 潘志强

《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依法保障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育人质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本源。

一是鼓励并支持学校坚持科学并有前瞻力的决策判断。《若干意见》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从人事权、财权、教师聘用引进权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升了办学支持保障,坚持“放管服”结合,尊重学校主体办学地位,减少了对学校办学的行政干预,为学校松了绑。创新探索都是在学校拥有自主决策权之下,校长根据所在学校的精神特质、教师价值观、地域文化、区域优势等进行探索,决定学校的共同目标和发展理念。学校只有在充分拥有自主权的前提下,才能有精力、充分自主地根据校情和校长对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的观察、研判,集中精力开展教育改革和科学决策。

二是要正确把握增强活力与自我约束的关系。建议教育政策制定者出台加强完善内部管理、按教育规律办事、守牢底线的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力量要加强监督参与,学校也需要完善自我管理机制。要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增强学校活力的同时,也要避免学校自主管理后,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避免破坏教育生态、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发生。

三是鼓励学校多元课程体系的建立。办学活力,主要体现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课程设置上,校长可以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现的形式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增强选修课开课力度,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的多样化能使学生更具个性、有创造力、有批判性思维、有合作和团队精神,并具有国际视野。让每位学生真正实现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由此,激发学校的活力,办出特色,增强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大的选择权,打破“千校一面”的应试教育体制,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