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是聚力产科教一体化,打造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职教办学大生态。新发展阶段,需要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要科技赋能推动专业体系转型升级,推进职业教育融入科技创新体系,下沉深入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县域办学,打造主体多元、利益互融、层次高端、功能多样的产科教一体化平台,促进产科教协同发展。

    二是聚力中高本一体化,完善结构协调、纵向贯通的区域职教新格局。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原因众多,其关键除了普职融通和扩大高水平职教本科教育的体量外,必须解决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之间各管各段、结构失衡、协而不通的问题,切实形成纵向贯通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区域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要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层次布局结构,多路径推进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建立与普通高考并行的职教高考

    三是聚力产学研训创一体化,探索精准定位、全面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产业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智慧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创新基于多样化发展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建立一整套以教促产、以产助学、产学互动、学研结合的行动体系,探索符合区域、学校、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输送能解决较复杂技术技能问题的“现场工程师”;建立产科教结构化团队发展机制,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方向重塑专业教师标准,健全教师准入、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教学创新和应用技术研发推广能力的科教融汇型师资团队;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机制,基于学生学习和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开展质量分析与反馈改进,促进高质量办学,实现职业教育的强吸引力。(作者系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加强生物医药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邵俊斌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研发管线产品占全球比例显著增长,从2015年占4%提升到2022年占20%。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市场规模为4.2万亿元,其中药品市场规模为2.9万亿元,全球占比20.3%;医疗器械市场规模1.3万亿元,全球占比27.5%,中国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贡献者。虽然成绩喜人,但我们与国际差距明显,2021年我国排名前三药企的销售额仅为同年国际巨头的8%。对此,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是解决产教分离的问题。可把企业研发人员请到高校讲课,甚至共同设定培养方案,让学生了解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的流程,缩短在企业的培训时间。

    二是解决高校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可让企业的研发人员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共同制定课题内容,使课题预期成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或是针对行业共同面临的底层技术或科学问题,进行立项研究。通过课题的合作,有益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也有益于参与项目的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在企业就业。

    三是解决研发首创新药的问题。加强学校、医院和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研究课题源自临床真实痛点,更容易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产生新的化合物等重要成果。

    四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如果能引导优势学科的人才加入到生命科学、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则有助于生物医学的发展,未来也有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解决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如医学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等,可以考虑企业、高校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攻关,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也可以设立一些交叉领域的课题,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作者系之江生物董事长)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强化基础教育保障

胡冬梅

    抓好阅读、科技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是学习力的基石,是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捷径。科技教育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等品质的重要举措。实践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到真实生活情景中去体验、探究、服务、创造,培养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等意识与能力。

    阅读、科技、实践作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如缺少足够的专业专职教师,经费困难、资源有限等。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教师配备系列政策。配备专职图书馆、科学信息和综合实践教师,只有专职才能专心专业;全力保障专业岗位人员配置,如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提高师生比,依据实际研究学校岗位设置,实行教学和行政双轨并行的岗位制度。

    二是制定专项财政保障政策。加强图书馆标准化建设,保障馆藏优质发展,支持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数字化阅读研究;持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及时优化科技教学资源,有序推进科学信息教师专业提升;明确学校社会实践的频次、范围等具体标准与要求。

    三是完善协同育人相关政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明确各自职责,挖掘整合各方优质资源,绘制“资源图谱”;健全学校负担管理机制,规范和调控各类“进校园”活动,精简各类评比达标流程,减少各类台账留痕要求,有效解决当下教师难以专心全力教学的问题。(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