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学生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潘 虹)近日,海宁市培智学校的苗圃实训基地、海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彩虹坊三大实训基地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学校“职教+实训”的职业教育模式初步形成。

苗圃实训基地设有花卉培育园、百果园、动物园、蔬菜种植园、灵芝培育园、感统园六大园区,用于职高部智障学生园林花卉课程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训;海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设有面点烘焙室、咖啡奶茶室、电商工作室、生活技能室、家政服务室、手工室、中式厨艺室七大职教专用功能教室,用于校内学生电子商务、工艺制作、家政服务等职业课程教学与实训,并承担全市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彩虹坊依托香港兴业集团公益计划,由《梦想改造家》设计师李楠设计,用于灯彩制作、串珠编织、创意绘画、手工皂制作等手工制作教学。

为了助力智障学生顺利从“学校人”过渡到“社会人”,近年来海宁市培智学校以“生活质量为核心,就业安置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大实训基地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高智障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智障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将其真正培养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人。

据悉,学校还依托教育局、残联、民政部门等力量,拓展校外职业教育实习定点企业,把课堂延伸到社区、企业。先后与海宁名力朗豪酒店、海宁阿帕奇新材料有限公司、海宁市丹宏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定期下企业见习、实习,将所学职业知识与技能用于实践,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