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女生,教师怎么做? 浙江中学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居高不下。最近国家卫建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提出,今后各高中和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这给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0年前,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开始每年发布一次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学阶段,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女生比都有哪些不同;浙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哪些特点;浙江初中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为什么能持续升高;浙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持怎样的走势……这些问题,本版约请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专家根据近3年来的检测情况,进行一一解读。

□庞红卫 张建州

青少年正处于由儿童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时期,认知范围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女生在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不同性别之间出现显著的心理差异,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困扰。因此,对于广大教育者而言,需要了解不同性别群体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差异,施以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与辅导措施。

全省中学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2017—2019年,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分别对1.39万余名、11.59万余名、10.27万余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检测。

在2017年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在适应、困扰及复原力一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适应与复原力总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群体得分,在困扰维度上得分低于女生群体。这表明,2017年中学男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

从二级维度来看:在适应的二级维度中,男女不同群体在学习适应、青春期适应及行为适应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群体;在困扰的二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抑郁、焦虑、强迫及恐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群体;在复原力的二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积极认知、自信及自我调节等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群体,但在社会支持维度上低于女生群体得分。

在2018年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困扰和复原力这些一级维度中,男女生不同群体在适应总维度得分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群体在复原力总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群体得分,在困扰维度上得分低于女生群体。这表明,2018年中学男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仍优于女生。

从二级维度来看:在适应的二级维度中,中学男生得分在学习适应、青春期适应维度上高于女生群体,在行为适应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但在人际适应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困扰的二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抑郁、焦虑、强迫及恐惧等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群体;在复原力的二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积极认知、自信及自我调节等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群体,在社会支持维度上低于女生群体得分。

在2019年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困扰、复原力及适应一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复原力和适应总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群体得分,在困扰维度上得分低于女生群体。这表明,2019年中学男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仍优于女生。

从二级维度来看,在适应维度中,中学男生得分在学习适应、青春期适应和人际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女生群体,在行为适应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群体;在困扰的二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抑郁、焦虑、强迫及恐惧等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群体;在复原力的二级维度中,男生群体在积极认知、自信及自我调节等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群体,而在社会支持维度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表明,除行为适应维度外,2019年中学男生的各维度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的总体结论

从2017年检测结果来看,中学男生有更好的学习适应、行为适应及青春期适应,在人际适应方面和女生比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相较于男生群体,表现出较多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说明女生群体面临的困扰较多,但同时,女生群体有着更多的社会支持;男生有着更高的自信、积极认知和自我调节水平,男生的整体复原力水平比女生高。从适应、复原力及困扰总体情况来看,中学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群体。

2018年的检测结果显示,中学男生行为适应差于女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比女生少,但学习适应、青春期适应能力较好。在困扰的各二级维度中,中学男生比女生表现出较少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他们的总体困扰更少;中学男生更加自信,有更多的积极认知和自我调节,整体复原力水平比女生高。

2019年的检测结果同样表明,中学男生有更好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但在行为适应上差于中学女生;在困扰的各二级维度中,中学男生比中学女生表现出较少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中学男生更加自信,有更多的积极认知和自我调节,整体复原力水平比中学女生高。阿合买提·阿不都拉等(2015)研究结果同样支持上述结论。分析原因:女生的心理年龄要比男生成熟得早,所以考虑事物较为复杂,也容易导致出现情绪的波动;而男生心理成熟晚,容易冲动,冲动过后易焦虑。

纵观2017—2019这3年调查结果,总体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中学男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群体。但男生在诸如攻击行为、适应行为等外化问题方面显著多于女生,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和女生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不同。与女生相比,男生倾向于将压力外化,从而表现出冲动和攻击性等外化问题。而女生群体更多表现出内化问题,因而情绪不稳定,较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针对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辅导策略

针对以上中学男女群体所表现出的不同问题及心理特点,在心理教育及辅导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使用不同的策略。

针对男生群体,应注意对他们在行为方面加以引导。中学时期正值青春期高速发展的阶段,生理与心理发展处于动态不平衡的状态之中,男生的情绪也常常呈现爆发性和两极性等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男生合理地用升华性的行为排解不良情绪,例如通过跑步、篮球、足球等体育锻炼的形式。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学男生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群体,这也提示我们,虽然男生之间更多是“肩并肩”、以活动为主的沟通形式,但是在家庭及学校间,应进一步给予男生以情感支持,鼓励他们在父母、老师及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桥梁。最后,也要发挥男生在自信及积极认知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更多地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心理潜能,帮助他们发展出更多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平衡好他们自身的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主观和客观评价及感受。

针对中学女生群体,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她们更积极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检测结果来看,女生在自信及积极认知方面水平较低。在青春期阶段,学生在认知层面经常呈现出狭窄化的特点,这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不完全有关,他们还未达到辩证抽象思维阶段,自我概念的界定也常常趋于片面化。所以,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及以人际沟通为主的班会活动等,让女生们在人际互动中加深对自己的理解。这一策略是利用了女生群体社会支持较多的优势。

其次,在适应方面,教师也应给予女生群体更多的关注。在以往的包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女生群体的整体适应水平要高于男生群体,但到了中学阶段却恰恰相反。这可能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男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主动性,从而在中学阶段能够具备良好的适应水平。在中学阶段,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女生决策与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可以启发她们利用自己已有的一些成功例外经验。但要注意调节女生的归因模式,防止她们过度地不合理地内部归因,从而减少她们内化问题的发生率。

最后,女生在情感方面体验较为细腻敏感,教师在具体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应多询问她们自身的感受,通过不断地确认及反馈逐渐帮助她们调整心智结构,发挥她们“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与社会支持的优势。

(作者庞红卫系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研学安全十个“很重要”     下一篇:三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