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蜕变崛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校长 吴建岳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农村学校工作了38年。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农民,最大的理想,就是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我的最大理想就是让农村的孩子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10年前,当我刚接手创办姚北实验学校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拆并的两所村小,生源来自5个行政村,师资来自余姚北部农村学校,没有一名市级骨干教师,绝大部分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教师平均年龄27.8岁。但就是这样,我还是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3年努力,跻身余姚市一流学校行列。目前,办学10年,我们取得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家长的认可,教学质量位列余姚市和宁波市前列。

我们是如何实现这10年蜕变的?我认为,我们紧紧抓住了“教师”“文化”“课堂”这6个字,让育人和教学相辅相成,形成学校发展的崭新局面。

首先是改变教师。一是打开心胸,放宽眼界,通过高层次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开拓教师视野,更新教师观念。我们每年都邀请魏书生、余映潮、吴正宪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讲学,我们还成立了“余映潮工作室”“郑瑄工作室”,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同时,只要有机会,就派出年轻教师去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课堂教学比武,学先进,找差距。二是通过考核机制的改革,加强评价制度建设,确保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考核以年级组为单位,一个年级组的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这样既避免了组内教师之间的斤斤计较,又有助于组内教师的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三是狠抓作风建设,以细节论成败。我们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充实学校中层管理队伍,逐步形成有梯次的教师骨干队伍。每一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反馈,有落实,有总结……久而久之,形成了“敬业、奉献、团结、创新”的姚北精神。10年来,学校初创时期的骨干教师大多进了城,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始终没有因为教师的流动有所下降,反而有所提高。

其次是形成特色文化。我们依托国学文化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确立了“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的办学理念。我们提出“行为教育是比读书更重要的教育”。学校的前身叫“四维学堂”,取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以“礼义廉耻”作为教育的根本。我们布置了国学长廊、艺术走廊,组织了诸如经典诵读、晨会赛读、班会、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放手把班级工作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和潜能,班徽、班旗、班歌、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模式、班干部竞选、班会主题、班级活动等都由学生参与设计制定,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翁,并且把家长也带动参与进来,形成了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

最后是形成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我们提出了“新四维”课程模式,也就是把“善真美圣”作为四个维度的“全人格教育”。我们通过“新四维”拓展课程、“学友互助”高效课堂、“电子书包”智慧教育、“分层走班”精准教学以及错题积累、作业整合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自觉意识,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校的课题《义务段学校“学友互助、合作学习”课堂学式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省第七届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第十届宁波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