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更要在“学”上着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4-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余文森

如今,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但改革的焦点大多围绕“教”做文章。这隐含一种假设:教是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乍一看,不少高校课堂的现状也是如此:教师讲得好,学生就会认真听,课堂就有学习气氛;教师讲得不好,学生就懒得听,课堂就没有学习状态。

实际上,更多高校的课堂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很投入,讲得很系统,教得很完整;学生却很不在状态,学得不主动、不完整。这样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学习责任意识淡薄、主动学习精神欠缺。此类问题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也是高校教学质量堪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教学论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一对关系。相对于教而言,学是本源性和本体性的存在,是二者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内因和根本。教学改革必须正本清源,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恢复本意。所谓“学没有发生,教就没有发生,只有当学发生时,教才发生”。因此,教学改革要在“学”上下功夫。

高校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学”的回归,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

首先,学生阅读是前提和基础。强调回归学,并不是不教,而是要立足学来教。涉及两层意思:其一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不同于讲授,更不同于灌输;其二是“教是为了不教”,为了不教而教。对大学生而言,在所有学习方法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方法是阅读,特别是专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或者说会阅读是提升学生学习力和发展力的核心环节。可以向学生提这样一些具体要求:一是读懂,读懂教材的内容和观点,并能对其进行概括和复述;二是读深,读出教材背后的逻辑、思想,读出知识背后的思想、观念,能够对教材观点和立场进行评判和分析;三是读透,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见解、感受和体验,诞生自己“精彩的观点”,实现教材和自我的高度融合。

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包括相关文本材料)的基础上,激励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参与学。让学生带着对教材的思考、疑惑和见解,与教师对话、互动。其二,参与教。一方面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教学主题或问题展开交流、互动、辩论,进行同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另一方面指学生授课,即让学生自己主讲某些章节或内容。其三,参与评。即每节或每次课留几分钟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的教提出建议,促进教学改进。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能动、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其基本状态。教师则以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为最高追求和根本目的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能帮助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能够真正做到把学习权还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和乐学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版图片     下一篇:温大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