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现代信息技术,就是智慧教育了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4-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纯纯

上学期末,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收到了智能AI技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英语寒假作业。通过对日常考试资料的收集,智能AI技术检测出每位学生对一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给每人推送不一样的作业内容。本学期开学初,智能AI技术还自动完成了寒假作业的批改,并给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班级分别生成了20多页的评估报告。

既可以科学高效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免去批改作业的枯燥,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中加对话: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研讨活动”现场的近500位高中英语教师感到新奇且心动。

开放的教育信息化

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有72.8%的教师提倡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而有80.1%的父母允许孩子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顺认为,面对互联网学习,相对于教师,家长更加开明,这也意味着社会信息化环境发展比教育领域的理解来得更为“开放”。

“但如果把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看学习类视频或者通过网站布置学习任务等形式就看作是智慧教育,这只能算是一种低阶的智慧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骆传伟博士认为,真正的智慧教育必须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

两年前,浙大附中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重构以学科教室为主的学习空间体系。以英语学科教室为例,一个专门满足英语读写能力的“读写”英语学科教室被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图书角、网络学习、小组活动、体验文化、个人风采展示等区域,并打破了传统40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实时答疑,走向没有边界的教学时空,为学生打造学习英语的最佳语言环境。“上课站起来就能演讲,下课拉开桌子就能排练话剧”是学生们最直接的使用感受。

“智慧教育涉及三个要素,即学习空间、现代技术、教育教学,而构建技术融合的泛在学习环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真正落地。”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这样认为。

技术倒逼智慧创新

“英语教学是‘古汉语式’教学,背是背了,但不会用。”

(下转第4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