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体育,这所学校有办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4-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王 瑶

“左脚放在足球的9点钟方向,与球隔一只脚的距离,右脚成‘丁’字准备用力踢。”操场上,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竺银露正在指导二年级的一群学生练习射门,他们在备战学校即将举行的“小太阳校园足球射门比赛”。为了方便低年级学生领会技巧要点,竺银露让学生把足球想象成钟面,在每个方向标明时间点。这一比赛,学校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如今,该校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体育,这得益于学校多年来打造的体育课程。“把体育作为一项最基础的课程来做。”“体育的本质是全人格的教育。”……这些是校长黄铁成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加强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更能完善他们的人格。该校体育课程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基础层面是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和因材施教的体育课,中间层是发展潜能的体育比赛,处于顶部的则是田径、网球、足球等体育社团。

学生爱上体育课,可是对有些体育项目并不感兴趣。2014年,学校在三、四年级试行了“1+2”选项走班教学制,即一节常规课,另两节课则打通班级界限,学生可以在基础体能达标的基础上,根据特长爱好,从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中自愿选择两项,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切磋技艺。

在走班的80分钟里,学生除了和传统体育课一样听教师讲解示范外,他们还自己琢磨尝试,团队互助提高的时间更加充裕了。每节体育课后,学生回到班里都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交流学到的内容,这种自行选择、自由组合的上课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体育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是以前没有的。”现已毕业的学生金硕阳回忆道。当年,他选择了羽毛球,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学习,热情也高了很多。他说,从小学开始体育课一般都是跑步、跳远、掷实心球等一些田径项目,同学们经常提不起劲。现在能自己选课,自己的课程自己做主,大家别提多带劲了。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时常会推出各式各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比如科技体育运动、花样跳绳比赛……这些活动充满了趣味性、竞技性、展示性,全校学生人人参与运动,竞赛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属,而是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激情的舞台。其中最精彩的要数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了,这是校运动会的升级版,由50米接力通讯赛、吉尼斯跳绳竞赛、吉尼斯篮球竞赛等组成。去年的花样跳绳中,小小的绳子在各班学生手中有了灵性,“双飞跳”、向前双臂交叉绕花、向后双臂交叉绕花,看得人眼花缭乱。

配合体育课程,近3年学校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帮助下,开发了“小太阳生命健康课程”。该课程分“知识、技能”两大类,“健康行为、疾病预防、青春期保健、自救自护技能”四大板块,共推出运动外伤的简单处理等24个课题,覆盖一至六年级。学校邀请该医院医生提供专业指导,每学期有两课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运动健康知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