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把孩子“赶”出去运动 保护学生视力,这里的教师在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黄莉萍 通讯员 方晓莲

4月16日,小萌一脸严肃地站在讲台边,目光巡视着正在做眼保健操的同学。小萌是金华市东苑小学五(3)班的小视力保健员,她的职责是及时提醒和帮助有不正确用眼姿势和不认真做眼操的同学。

“我工作31年了,‘眼睁睁’地看着‘小眼镜’从无到有到多,再到近几年有变少的趋势,很开心。”班主任楼群英欣慰地看着她的学生们,“3年来,我们当老师的虽然辛苦了点,但很值得也很应该,因为我们只不过做了能让学生真正受益的事情”。

楼群英说的“变少的趋势”,最直观的是东苑小学作为金华市首个“先试”学校后,学生视力不良率连续3年下降的事实。因为“先试”工作成绩斐然,前不久,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名单中,金华市名列其中。

这所学校,近视率下降5个点

“3年,累计下降5.28%,这是非常棒的成绩。”东苑小学德育处副主任郑雁琴认为,这一数据的最大意义是成功地将以往不断攀升的学生近视不良率遏制住,“更在于我们教师下课后开始会‘赶着’孩子们出去运动,也知道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健康地生活”。

2015年4月,东苑小学成为金华市“先行先试”的关爱青少年儿童眼健康工程的首个试点学校。工程合作方之一的金华眼科医院为该校3195名学生建立了基本屈光发育档案。经过数据统计,学生视力不良率高达62.3%,近视防控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在4月16日的采访现场,“近视的同学请示意一下!”回应楼群英的,是该班的12名学生。3年中,这群学生从二年级升至五年级,视力不良率被很好地控制住,近视学生数增长非常缓慢。

“3年前,我们为学生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时,不少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该校德育处主任张崇国清晰地记得,3年前,个别班级竟有近半家长在班主任的持续工作后才勉强配合自己孩子的建档工作。“现在家长们尝到甜头了,这不,去年一年级学生建档时,家长非常积极。”这学年,语文教师张崇国正好教的是一年级

东苑小学的试点工作,不仅是建立了《视力保健员工作条例》和《学生屈光档案建档制度》,还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不断改善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等教学设施设备与学生视力发育的契合度。

“对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教室、硬件加大整改力度,新、改、扩建教室采光照明设备;实施‘阳光厨房’工程,为学生提供有助于视力发育的合理膳食;建立学生视力保健室,聘请学校视力保健员;加强近视防控动态监管,对握笔姿势正确率、眼保健操规范度等进行抽查与指导;开展预防近视漫画、童谣、手抄报等的创作活动,带领学生开展与近视有关的调查并撰写研究报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的校园体育锻炼……”对于该校的近视防控工作,去年11月,郑雁琴在“先行先试”工程的全市推广会上侃侃而谈。

在东苑小学,学生用眼姿势、眼保健操情况等如今都已成为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但楼群英认为,真正让教师内心接受这项“额外”工作的,还是“看到孩子们真正受益了”。学校和医院定期开展的家长培训、交流活动,也让家长们在了解近视这一疾病危害的同时,更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即便孩子是因为拖拉导致晚上9点还没完成作业,现在也会有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可以让孩子先去睡觉。”对于家长们的变化,楼群英很开心。

政府牵头,多部门全力保障

东苑小学是金华市14所“先行先试”工程试点学校之一。

2014年,金华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实施金华市关爱青少年儿童眼健康工程的通知》,并开始着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网络。2015年,该市成立由市教育局、卫计委、红十字会、眼视光预防保健所、金华眼科医院等组成的金华市青少年近视防控办公室,共同探索推进全市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

3年前,金华眼科医院开展了一次对试点学校学生的用眼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用眼30~40分钟后不休息的、近距离用眼不足30厘米的、看电脑屏幕不足50厘米的、不定期检查视力的、读写姿势不正确的比率,都超过了70%。防近视关键指标中数据“最好看”的挑食偏食率,依然有67.8%。“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用眼太多,户外活动时间偏少。”金华眼科医院副院长吴铭告诉记者,80%的被调查学生,课间并没有休息的机会。

“保证教室照明环境合格、防近视医疗器械配齐等都不难,难的还是学校、家庭和孩子一起,真正树立健康用眼的意识,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与医务工作者这句话相映衬的,是3年来,该市按照近视防控体系的健康教育要求,建立学生视力保健室5个,培训校医、教师近千名,培训学生和家长1.5万余人,监测教室光照度426间,开展定期近视监测13.6万人次,免费建立青少年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累计近8万份……

“3年来,试点学校的视力不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也有部分试点学校因为不重视、不配合,效果不明显。”金华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近视防控工作需要多方合力。

“我校在家长、医院等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发现了不少无法克服的困难,如2018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视力不良率就高达37%。”郑雁琴认为,这给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很多‘小学化’的幼儿园让手指肌肉未发育好的幼儿过早握笔,‘手机族’年轻家长将电子产品作为幼儿‘电子保姆’等行为直接导致了6岁以下幼童视力不良率的不断攀升。”吴铭痛心地说,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不良用眼行为的伤害,“这些伤害还是不可逆的”。

“5年内,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最近,将提请市政府出台《金华市儿童青少年“明眸摘镜”工程实施方案》正面向社会公示。“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金华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30年,该市要将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8%以内,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下降至60%和70%以下,全面完成国家试验区任务。

记者发现,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该项工程,“阵容”不断庞大,包括了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市场监管局和当地媒体等。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将在2小时以上……”从今年起,金华市将对各地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年度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实现年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目标的县(市、区)进行通报,对防控措施不力的进行约谈,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县(市、区)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该负责人介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百生写百师”,沟通好载体     下一篇:一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