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爱读书的教育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建人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这引发了笔者对教育者读书现状的思考。教育者不读书,说来仿佛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时下不读书的教育者大有人在。走进一些有点“文化”的家庭,装潢越来越精致甚至可以说奢华,但有一定藏书量的却少之又少。

这里所谓的“教育者”,狭义上是指以教师为主要群体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广义上还包含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这个群体。教师往往兼任家长角色,是双重的教育者。因此他们的读书状况也就特别地受人关注。

据笔者所知,教师不读书的情况的确很普遍,而不读书的原因也有许多。其中一种理由是,教书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书。还有,时下的应试教育标配的是刷题而不是读书。至于教师和学生应有的足够智力和文化支撑并不重要。于是,教育便等于搬教参和刷题了,还读什么书?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往往把读书视作一种“面子工程”,所谓的“书香门第”“满腹经纶”……为的只是显摆一下自己不俗的身份和不少的“学问”,别无多少实际用处。时至今日,这样的观念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其实这也是影响读书活动普及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经济时代,书籍的选择应该非常广泛,书首先是拿来用的。读有用的书,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读书才是可持续的,也会有更多的受众。

当然,生活之中,也需要获得许多“无用之用”的东西,它们跟当下的生活工作无关,跟未来发展可能有关,跟个体的生命质量必定有关。这样的读书是一种滋养,犹如冰山在海平面下那八分之七的部分,它往往被我们忽略,却决定着其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于是休闲性的读书也是整个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基于滋养。

据笔者所知,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工会把鼓励教师读书视作重要工作项目,他们通过成立读书沙龙,开展读书征文等举措,激励教师在业余时间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窃以为,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娘家”,关心教师的阅读,便是在关注教师明天和后天的生存状态。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建立在自主阅读和思考基础上的。做一个爱读书的教育者,这是工作的需要,更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