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婷:学生的“心灵捕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黄迪艺

她是师生眼中娉婷窈窕、浅笑嫣然的陆老师,也是湖州市37度心理热线主持人、湖州电视台《快乐成长》栏目特邀主持人,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面对学生厌学、叛逆、抑郁等青春期心理问题,她擅长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个体辅导,仅2018年就成功辅导学生100多例,其中成功咨询并转介高危案例10余起。这位“心灵捕手”,是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师陆婷。

在学生眼中,美丽的陆老师就是青春期的心灵救赎者。“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是陆婷在心理辅导实践中坚持的准则。

陆婷对一则自我伤害高危案例中的一名女生记忆犹新。她叫小莲,由班主任带到心理辅导室时,她的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拉开衣袖,一道道狰狞的伤疤触目惊心。“父母在我一岁时就离家出走了,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并不爱我,只有看到我受伤了,才会关心我。”交谈中,小莲逐渐吐露心声。

第二次辅导约在一周之后,小莲如约出现在辅导室。这一次,陆婷给她播放了一段学校亲情家长会的视频。当看到视频里的女生含着泪有感情地朗诵一首感恩亲情的诗歌时,小莲的眼中泪光闪闪。陆婷不失时机地说道:“小莲,爷爷奶奶把你带大,怎么可能不爱你呢?有的时候,疾言厉色也是一种爱,关键在于彼此的沟通。”小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三次辅导如约进行,这次陆婷特意约上了小莲的爷爷奶奶。得知孙女因为他们整天骂她而感到苦闷,爷爷奶奶着急地说:“我们骂她也是为了她好,我们都老了,没念过书,不会讲道理,心里一急,一些话就脱口而出了。”在陆婷的鼓励下,小莲一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对彼此的在乎融化了隔阂的坚冰。

“后来又陆续进行了几次辅导,听班主任说,她情绪稳定了,不再自我伤害了,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和缓了。”说这话时,陆婷长舒了一口气,“又一个生命得到了挽救”。

像小莲这样因为家庭原因而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不在少数。每一个,陆婷都竭尽全力保护。勤奋、刻苦、成绩好、待人真诚的男生小丁,正是在当时的班主任陆婷的守护下,度过了暗流汹涌的青春期。

“老师,我想退学。”有一天,小丁突然找到陆婷,陆婷非常意外。经过耐心的沟通才知道,小丁父亲欠下一大笔赌债,整天躲在外地,母亲受不了这种胆战心惊的生活,在他8岁的时候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过。小小年纪的他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年除夕,他们家总是挤满了前来讨债的人,门和玻璃都被砸得粉碎,所以小丁一直都很害怕过年。最近,爷爷奶奶生病了,小丁萌生了想退学打工赚钱并照顾他们的想法。

陆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没有给小丁施加压力,而是在班级中组织了一场“一个都不能少”主题班团活动。同学们为小丁想了很多办法,如到他家去进行志愿者服务,和他一起照顾老人;组织捐款,每人每天节省一元钱资助小丁;还有一位学生家长得知小丁的孝心后,提出愿意供其读书。

班长受全班同学所托,给小丁发了一封邮件,述说大家的心声。当晚,小丁给陆婷打了电话,哭着说:“老师,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我不应该身在福中不知福,更不应该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你是个优秀的孩子,未来可期。”陆婷感慨万分。

除了做学生的守护者,陆婷还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在专业选择、生涯规划、人生发展等方面给予指导,真正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陆婷的提倡和组织实施下,每年9月,学校都会面向新生进行职业性向测试,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为一学期后的再次选专业奠定基础。第二学期,陆婷会组织职业性向的再测试,分析学生的商业能力、机械能力、文书能力、管理能力、数字能力、信息化能力等,以便他们更准确地选择专业。

“陆婷老师也是我们学校‘321飞向蓝天’计划的讲师团主力成员之一。”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张瑛介绍道。据悉,该校自2013年开始与初中学校合作实施“321飞向蓝天”计划,采用“走下去”“请进来”“一起去”“听—看—问—做—行”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初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陆婷的职业生涯讲座,深受师生、家长的欢迎。不仅如此,她还多次应邀为机关、企业送去心理主题讲座,用心理专长服务社会。

“要为青春期孩子前行的路点亮一盏灯。”陆婷说道,“看到一个个健康的灵魂走向光明,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