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静飞:让孩子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鲍玲玲

初见童静飞,她显得有些腼腆,笑称自己不善言辞,可一聊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身为园长的她话匣子立马就打开了:“入园处的墙上贴着一排大字——‘幸福像花儿一样’。这就是幼儿园倡导的‘幸福教育’理念,我们希望这里的孩子、家长和教师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走进童静飞任职的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城市花园幼儿园,你一定会被园内的“城市巴学园”吸引。这是一个幼儿园里的微型小社会,模拟“城中城”的概念,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自主地探索。“这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孩子们就是其中的小居民、小职员等,体验着多种社会角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小公民。”童静飞说,近年来,她和教师团队一直致力于构建这样一套由社会实践构成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生活。

在“城市巴学园”中,“城市广场”的设置颇有意思,童静飞将其类比为商场,内设九大店铺,包括影视中心、茶吧、汽车城、摄影吧、花房等。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扮演相应的角色,如服务员、售票员、收银员、小警察等,通过劳动挣得“城市币”并在游戏中进行消费。“有一回,一个小男孩竟然用自己挣来的‘城市币’买了一枚漂亮的发卡。细问之下才得知,当天是他姐姐的生日,他想通过劳动给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孩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暖举动,让童静飞欣喜不已:“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关注自己的需要,还心系家人。这是‘城市巴学园’所带来的独特教育魅力。”

由青花窑、水墨斋、大染坊、面人馆、纸艺轩、陶泥屋等六大工坊组成的民间艺术工作中心是幼儿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缩影。在童静飞看来,幼儿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是培养非遗热爱者、传承者的启蒙阶段。“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我们每星期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式的自主学习,让孩子们在欣赏和感悟中去表现和创作。”

日积月累,从一块块青花染布到一尊尊陶泥面人,民俗手艺作品在孩子们手中粗具规模。“每年儿童节,幼儿园都会组织爱心义卖活动,用义卖筹得的善款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童静飞回忆,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全园孩子通过义卖作品募得的爱心款捐给了余姚一户养猪专业户;当得知当地咸祥镇中心幼儿园有个孩子得了血友病,全园上下又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工坊活动”进行现场制作和售卖……在城市花园幼儿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对孩子们而言,这或许会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难忘记忆。而我希望,能够以这种教育方式为其一生的幸福奠下基石。”她说。

自1993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至今,童静飞有自己的“套路”——“快乐地玩,睿智地教”。她喜欢每天清晨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迎接孩子、家长的到来,喜欢在晨间活动的时候给年轻教师示范如何跟孩子们玩在一起,喜欢去观察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与班级教师沟通教育策略。

童静飞经常把“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成全儿童、发展儿童”挂在嘴边。之所以把“尊重”放在首位,她分享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次,有个孩子在倒豆浆的时候不小心弄洒了,正当孩子有些害怕和不知所措的时候,保育员轻轻擦去洒在桌面上的豆浆,并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而不是拿起水壶直接帮孩子倒上。”一句“加油,你可以的”,不仅是尊重和相信孩子的表现,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

在家园沟通中,童静飞经常向年轻的父母提及,现在的孩子往往得到“过剩”的爱,也可能因此失去很多。“智慧的父母不会急于去满足孩子、帮助孩子,而是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成长。”未来,童静飞打算从孩子的兴趣、能力入手,制订儿童个性成长计划,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个性化的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