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江美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让学前教育从业者普遍感到痛苦的一年。频频出现的伤害儿童身心的事件,竟然发生在本该是儿童心灵家园的幼儿园。除了谴责,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够出台科学的条例和政策,解决目前学前教育领域真实存在的问题。

近日,某省拟出相关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有效加强对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行为的监督。然而,条例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幼儿园的视频监控系统应该覆盖幼儿活动室、寝室、卫生间、保健室、综合活动室、户外活动场所等区域,向幼儿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放。”事实上,期待用监控杜绝儿童伤害的声音一直都存在。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用监控能否推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3~6岁儿童需要的是什么。儿童需要的,不是一位不打他的人,如果仅是如此,机器人或许更有效。儿童是全人类的希望,无论他身处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他是调皮或者内向,他都应该需要真正专业的学前教育者的陪伴。学前教育者的专业性则在于,热爱儿童,懂得儿童心理,能够真正支持儿童发展。这一切,监控措施能确保幼儿教师做到吗?

在虐童事件之后,我们要思考的是“引发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即使在江浙一带的发达城市,幼儿教师的编制仅仅只有20%左右。非编教师的收入为在编教师的50%左右,低的甚至只有30%。幼儿教师编制不足、非编教师收入低,这两大现状导致优秀人才不愿走入学前教育行业,进而无法确保幼儿教师入职门槛的严格性。可见,监控措施对于留住真正热爱儿童的合格教师无济于事。

在与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交流时,最常听到的便是:“招聘教师,难!”更令人为难的是,来自高校的数据也不容乐观,持续出现报考学前教育录取分数线低迷现象,其中90%以上都是调剂生。如何吸引真正优秀的生源,从关口上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在目前也是一道难解的题。

学前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发展极为重要的行业,必须基于人的发展做思考,而相关法规、条例更应当引领发展。假如连幼儿园的卫生间都安装监控,那这不仅仅是对学前教育从业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儿童的不尊重。

面对学前教育的种种现状,我们唯有深入基层调研,推出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走入学前教育行业的办法,才可能形成全社会都期待的良好环境。以真正热爱儿童之名的全方位调研应该包括非编幼儿教师的比例数、非编幼儿教师的收入、非编幼儿教师的流动率、幼儿园缺教师的现状、报考幼师生的生源分析、监控对于提高热爱本职工作作用的调查分析等。

(本文作者系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