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实现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镇海中学校长 吴国平

广大基层学校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正式颁布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各自学校实际通过理念更新、文化创生、课程重构、教学创新、资源拓展、专业提升等多种校本化途径将之真正贯彻落实。

一、高中教育要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经推出,人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到“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上。学校语文组教师学习后认为在“内容更全了”“分量更重了”“要求更高了”的表象背后,语文新课标在深层次上体现出三大“新”: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确立;学科任务群建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描述学业水平。他们感到新课标操作性很强,为语文教学给出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不仅语文学科,美术、音乐、数学等课程标准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程标准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此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也成为本次课程修订的另一大重点。在我看来,这些变化所传递的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珍视,对培育未来接班人家国情怀的高度重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植根于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奉献鲜血、生命、智慧和汗水才铸就的,而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在塑造中国魂魄、坚守中国立场、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联结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精神文化血脉上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新方案新标准为我们设了规定、做了部署,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浙江化”“校本化”将有关的精神要义和操作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中教育要着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充分发展

新方案提出了普通高中新的定位,即“一个中心,三个适应,一个奠定”。所谓“一个中心”,指的是普通高中的中心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个适应”是指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和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一个奠定”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定位更加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个体价值的认可,对个体一生生涯发展的观照。这与新方案提出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也是相一致和呼应的。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命题。一切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考试改革包括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此次新方案新标准的出台都是在努力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对于基层学校而言,在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各项改革部署的前提下,也须积极探寻“校本方案”。

从学校实际出发,这些年我们致力于促进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确立 “综合素质强、个性特长优、学业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优秀公民”作为学校的育人规格。最近,我们又启动了镇中学生“四力”核心素养特色化培育的教改项目,所谓“四力”是“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这四种镇中学生核心素养既包涵国家规定的共性内容,更凸显出由办学历史、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发展愿景以及生源、区域因素等融合而成的学校特色。我们将立足“学校文化浸润”“课程体系完善”“学教方式创新”这三大路径,引领和组织一批学科组和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和工作岗位上开展更为具体、深入和细微的研究实践,最终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化”以及“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化培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