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大学—区域”协同发展新境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措并举,机制优化,持续完善“大学—区域”命运共同体。学校一以贯之,坚持融入城市使命、城市创新、城市示范。一是探索共益机制。以国家和地方政策为指引,紧密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教育政策,紧密对接广东省“1310”战略部署与深圳市“20+8”产业布局,持续推进“校城一体”建设。二是探索共享机制。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突破传统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和空间界限,整合多元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三是探索共荣机制。推动“校区—地区—园区—社区”跨界耦合,切实将大学建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深圳高新园区、粤海丽湖社区等各级场域,通过大学联盟、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交流等形式推进多元主体的互融互通。

    凝练特色,发挥优势,以“四大抓手”承担服务区域发展使命。从“改革之子”到“创新尖兵”,学校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到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最前沿。一是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在内涵建设基础上,推动学科高峰加速崛起,为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学科基础。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城市创新创业特质上,贯彻“专创一体、多元分级、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双区”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双创”人才。三是以科研创新为抓手,打造高水平、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助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高地,促进科教创新正向循环,推动标志性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四是以社会服务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高质量、强辐射的社会服务网络,以一流创新成果服务“双区”建设。

    创新驱动,贯通发展,持续推动环深大创新圈迭代升级。坚持“四个面向”,学校注重源头创新,注重研以致用。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方面,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推动“环深大创新创业生态圈”迭代升级;与华为等世界领军企业深度融合共建,人才培养向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校企协同育人不断开拓新局。成果转化方面,与深圳市及各区政府签约成立综合性、集约式科研转化平台,推动“1+13”的科研成果孵化体系发挥更大作用,即1个深圳大学技术转化中心和13个与深圳各区共建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学校的PCT专利公开量曾连续3年进入全球高校前三甲。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脚踏实地的“深大行动”主动融入“双区”发展,奋力构建“大学—区域”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深圳大学党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