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林静远

最近,温岭市石桥头镇中心小学的非遗馆刚落成,吸引了很多学生。该馆充分展示了当地非遗特色王氏大花灯、米塑、凿纸等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说起建馆的初衷,校长杨文军坦言,在校内搭建一个学习场所,可以让学生随时触摸、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同时,配合学校开设的“花灯”“米塑”“石桥寻韵”校本课程,场馆内也设有非遗制作区域和“艺人工作坊”,学生们可以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非遗技艺。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热议的话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的中小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而场馆作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和载体,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气息、领悟传统文化内涵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温岭这所小学一样,当前我省一些中小学校通过挖掘资源、创新形式,找寻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说:“场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口口相传,应变传授知识为亲身体验,让中小学生在做中学,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当前我省虽有一批学校建设了场馆,但以展览性为主,交互性不多。传统文化应是活态呈现的。”柯孔标的观点为我省中小学校建设和利用场馆提供了方向。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省一些学校开始着手家风家训馆的建设。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建成了家风家训馆,馆内展示了中国经典家训、象山家训家规、家长创编的现代家训家规,也展示着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家风故事。学校还成立了网络家风家训馆,开设“家风在线”,打造网络化的家风课堂,包括历代家风家训展示、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礼仪规范等。学生、家长在线学习后,可将感受和体验以视频形式上传。

此外,书法馆、国画馆、灯谜馆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场馆也在学校陆续问世,并得到较好利用。新建场馆常常会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学校表示,还可以利用校园长廊等空地营造氛围,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

灯谜是湖州菱湖的地方特色文化,菱湖实验小学创设了灯谜长廊,引领学生走进灯谜世界。每周二,学校会在灯谜长廊举行猜灯谜活动。每年国庆节,学校会组织“亲子制灯”活动,并从中选出精美的作品挂在灯谜长廊展出。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巨山说:“学校资源有限,校内场馆建设有难度,可以把目光转向校外。很多地方的文化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场馆资源丰富,是学校可以借力的好场所。”

正如王巨山所言,这几年衢州市实验学校一直都在做利用校外场馆的文章。该校大队部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当地儒学馆做小小讲解员,语文教师也借助儒学馆,为学生讲国学故事,组织阅读沙龙、经典诵读、书法训练、学习传统礼仪等活动。在我省少数民族气息较为浓厚的丽水,不少学校结合畲族特色带领学生走进实践基地,了解民族文化。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选取了当地省级非遗特色大漈罐“畲祖烧”作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校长梅景怡表示,学生通过制作陶泥,既能了解畲族习俗、民间艺术,又能体验畲农劳动生活,亲历畲农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在利用校外资源方面,一些学校走得更远,通过馆校合作开发传统文化课程。比如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地处世界非遗项目京杭大运河附近,学校与运河博物馆合作开发了“运河拾贝”“指尖运河”课程。学生通过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对杭州运河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体验了更多杭州传统工艺的技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