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学术论坛、助农专场活动、非遗技艺展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和全国总开幕式的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一个话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人教育如何发力?

“让农村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让农民成为一份美好的职业,让农业成为一种美丽的产业”,美好图景要变成生动现实,离不开县乡成人教育的有力支撑。在浙江,成人教育自觉承担起新的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力量。

精准培训,造就乡村蓝领

谈起自己的养虾经历,德清农民沈有根说,他得感谢一个微信群。半年前,沈有根开始尝试养殖青虾,但产量始终不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德清县雷甸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青虾养殖技术指导与交流群”。在表达困惑后,校长潘晓利很快联系了水产专家,专门针对沈有根等一批新养殖户开展了4期青虾养殖培训。“如今虾塘的产量上来了,我的经济收入也上来了。”沈有根兴奋地说道。

“成校要及时发现农民的需求,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潘晓利如是说。几年间,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学校精准锁定对象,累计建立了158个微信群。

“培训围着需求转”,围绕这一宗旨,浙江成人教育不断创新载体、开拓新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

去年,奉化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联合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融资租赁协会、保险行业协会、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金融研究院等10余家行业单位共同调研该区农业经营情况。得知到农场主对农业保险既存期待又有担心的现状,调研回来后宁波成校立即联合1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金融惠农协同创新中心。针对农业保险、农家乐、智能民宿等,中心开发了不同主题的培训。

考虑到一些乡镇距离学校较远,遂昌各中心成人技术学校将100个行政村、1000户农家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将课堂送到农村,有针对性地培养当地农村致富带头人。不仅如此,学校还引进来料加工等项目,让农民不仅能在家门口培训,还能在家门口就业。

在成人教育的助力下,浙江涌现出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具有浓厚乡土情怀的现代新型农民。获得6项科技专利的农民大学生马剑法、在火山岩上种茶的玉环火山茶创始人林招水、在丽水黄村乡成立第一家电商企业的90后方敏……在2017年浙江省农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获评名单中,首次出现了省市两级49名新型农民的身影。

一所学校,带动一个产业

午后,阳光微醺,走进常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迎面是一张张青春的笑脸。穿过操场,来到一幢教学楼前,门口挂着“常山阿姨培训学校”的招牌。一间教室里,一群中年阿姨正在学习给婴儿洗澡穿衣,她们手里抱着塑胶娃娃,在教师指导下,不断调整着姿势手法。从这间教学楼里,走出无数“常山阿姨”。

去年,常山和浙江树人学院合作成立全国首家学院式家政培训基地,地点就设在常山职业中专。从此,校园的这幢教学楼就成了培养“常山阿姨”的“黄埔军校”。截至2017年年底,这里共开展家政类技能培训2579人次,培育出73位持有资格证书的“常山阿姨”。她们从低收入迈向高收入,走出常山,走向全国,成了常山的金名片。去年7月,在杭州举行的“常山阿姨”专场推介会上,24位“常山阿姨”被一“抢”而空。

在宁海县前童镇,沿着小桥流水,走在小巷石径,一座座精致的院落让人流连忘返。在一家名为鹿山别院的民宿里,一楼是工作室,二楼有一个实训体验室,想开民宿的村民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把当民宿老板的感觉,隔壁还有一间会议室,刚刚结束一场民宿经营培训……这里是宁海县前童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的所在地,也是融合民宿产业党建联盟、民宿产业促进会、民宿产业培训中心三位一体的大本营。

近年来,前童古镇旅游业飞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当地村民在此开办民宿。如何规范引领、培育壮大民宿产业?前童成校针对不同群体重构课程体系,开设了古镇解说员培训、古镇农家乐培训、特色行业培训、村民保护古镇文物培训等专题。几年来,前童成校在生态、乡愁、人文上做足了文章,使古镇从“没啥看头”到“故事很多”,从“有吃有住”到“好玩能学”,从“缺乏规划”到“协同发展”,使旅游经济不再是“过路经济”,而是变成了“回头经济”。

一所成校带动一个产业,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围绕“推广一项技术、开发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基调,宁波各成校培育了一批农村专业大户。譬如镇海区澥浦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海田阿姨”,将原本无所事事的农村妇女变成了创造超亿元产值的产业人群;奉化区大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路上”品牌,培育了一批现代科技型农民,实现传统种植业向生态、有机、立体和无公害农业转型……

文化引领,让村民诗意地栖居

“象山港边抲鱼人口来,摇船出海抲鱼去啰……鱼虾抲起来,钞票赚进来。钞票赚来做啥起,把阿拉老婆买花絮,花絮买来做新衣……”每周三,鄞州咸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会传来优美悦耳的旋律。老人们吹拉弹唱,一曲《快乐抲鱼人》,演绎了咸祥人捕鱼、弹棉花的生活,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有68.8岁。

几百年来,咸祥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养繁息,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清凉夏夜,小桥流水旁,村民欢聚一堂,长腔短调唱大戏,成为无数咸祥人的温暖记忆。为了寻回失落的文化,咸祥成校组织教师走访民间老艺人,搜集纱船文化、竹刻文化、渔船制作技艺、唱新闻、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书画、水产养殖技术等相关资料,并将其编撰成册。咸祥还将成人学校和乡镇文化站的资源有机融合,先后成立了嵩江民间音乐社、戏迷社、大松印社、咸祥嵩江书画院、非遗工作室、社区特色展览厅、大松石展览室、嵩江越剧团创作培训基地。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基于此,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成了浙江成人教育的用心所在。丽水有一支农民大学生宣讲团,他们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农户家、田间地头,带去一场场接地气、近民生的宣讲;宁波慈溪有1000多个家庭学习点,每年开展戏曲、健身、读书读报、致富经验交流等各类活动达4万余次,惠及群众近40万人次;新昌县成人教育中心通过系统的茶艺培训,让学员享受茶韵之美,通过举办乡村摄影师培训班,将家乡的山水风光、人文故事定格为学员作品……“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只有厚植文化土壤,才能让村民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新昌学院院长吕美萍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