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 陈玲玲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因此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形成“大语文”的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语文学习资源,结合教学精心设计、组织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内化、运用语言。

一、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要积累语言,中国传统的节日就是很好的资源,无论是春节、元宵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每个节日都彰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诠释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沃土。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比如,开展“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活动。活动前,先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清明节的习俗,寻访身边的老革命,听一听他们的英雄故事。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上网查询、课外阅读、访问请教等,尽可能多地搜寻相关的资料。活动时请革命前辈介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在革命烈士墓前宣誓。扫墓后,开展“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综合活动课,分“讲烈士故事”“唱烈士歌曲”“诵烈士诗歌”“写烈士故事”“表学习决心”等环节。

二、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户外观察促表达交流。大自然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时令的更替,定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说话比赛,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比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到野外去,以“我爱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表达春天。返校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朗诵、叙述、描述、绘画、歌唱等方式,来一场“春天文化”的大荟萃。

2.故事大王评选活动。学生天生爱故事,不但爱听故事,还很喜欢自己编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午读等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讲故事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当地名人采访活动。每个地方都有人因为肯钻研、善经营而取得成功。如浙江方远集团董事长陈方春,热爱家乡教育事业,每学年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还为母校捐款。笔者便组织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参观方远集团,访问董事长,了解他创业发家的艰辛历程。活动后,学生们写下了一篇篇感人的观后感。

三、在生活中发掘、积累乡土特色的语言

1.在生活中发掘。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可以调动感官,激发灵感,带给人们全新的思考和领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留心观察生活,多积累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语言资源库。

首先在交往中积累。学生是社会的人,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在教室里上课,可以听老师精彩的语言表述;在课间休息,可以听同学有趣的俏皮话;走街串巷时,可以听邻里乡亲质朴无华的乡里俗语……

其次在游戏中积累。在平常的游戏中,学生们喜欢边念儿歌边游戏,如跳橡皮筋、击鼓传花、捉特务等游戏中的儿歌语言俏皮可爱,富有节奏感,念起来朗朗上口。因而在平时的语文实践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游戏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丰富的语言。

再次在民俗活动中积累。如春联是中华民族语言智慧的结晶,可让学生利用假期,搜集各具特色的春联,开学后开展“迎狗年,赛春联”擂台赛。

2.在乡土文化中积累。笔者家乡——台州就蕴藏着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因而可以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首先是乡史文化。对乡土文化的挖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访古寻今,可组织学生走访古镇、古宅、庙宇等,还可走进台州市博物馆、文化馆等查看家乡的文史资料,了解家乡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追古问昔,带领学生走进老街,走访熟知当地人文故事的老人,请他们讲述民间传说,了解感人的历史画卷;唱古抚今,组织学生讲故事、写家史、画古迹、拍乡景,增强家乡自豪感。

其次是乡艺文化。台州的民间艺术众多,如仙居的无骨花灯享誉全国,可带领学生了解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观赏美丽的花灯。平时,可以通过走访民间艺人,查询艺术特点等,培养学生采访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再次是乡特文化。台州有丰富的小吃,如食饼筒、姜汤面、仙人跳、粽子等,让人赞不绝口。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家乡有哪些名小吃以及这些小吃的特点、作用及制作过程,并将其引进课堂,组织学生制作家乡小吃等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写广告语、制作宣传海报、写说明文等方式,来宣传家乡的特色小吃。

四、从电视、网络媒体中积累语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影视节目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力。教师可换一个角度思考,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收看合适的影视节目、绿色上网的同时,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比如一些商家用创意无限的广告词,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些广告词有的运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人记住产品的特点,如“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有的利用中国汉字的特点——谐音,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如“以‘帽’取人”;有的广告词是经典名言改编而成,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路路都有丰田车”……

总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把语文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抛开课堂、书本的束缚,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