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怼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张祖庆

好多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可以用“家长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来形容。

本是教育同盟,关系却异常微妙,有时甚至一言不合就互怼……

最典型的争吵是家庭作业布置问题,不少班级作业群简直就是教师每天的噩梦。

把作业事项发群里,被家长们“收到,谢谢老师”刷得一干二净,总有一些家长看不到。发文章刷屏的家长,每天殷勤问候老师的家长,怼天怼地怼老师的杠精家长,让好好的作业群变成鸡毛群。

互怼的结果,是导致教师不敢管学生,学生越来越放肆,家长越来越不满意。

就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态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家长和教师,本是育人的“命运共同体”——“人”字的一撇是家长,另一捺是教师。两者互不支撑,“人”便不成其为人。

因此,家校互怼的教育,是看不见人的教育,是绝对没有未来的。

出路就在教师和家长拥有“共情力”开始。

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共情力”,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位优秀的家长也要有良好的“共情力”,全力支持教师工作,支持教师就是支持孩子。

这种“共情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尊重彼此,遵守规则,相互成全——这是处理家校关系的黄金法则、共赢思维。

作为家长,对教师的尊重,要从尊重教师的专业开始。

正如我的朋友章晓老师说,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懂得如何把知识准确高效地传递给学生,如果想配合教师教好您的孩子,请认真地向教师请教。否则,您的孩子难以亲其师、信其道,难以获得有效的教育

很多时候,家长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而教师眼中却是一个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构成的集体,所以,当您的孩子受到“不公”时,请像教师一样想想别的孩子。

当然,教师也是平凡人,有独立人格,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要以个别师德欠佳的教师,来塑造教师的群体形象。

如果要与教师沟通,请与教师心平气和地谈话,尤其是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万不可让孩子在场。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教师的不好。它的害处是,从此以后,您的孩子再也不会信服教师或者您。

当然,章晓老师在《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一文中所写的,更多是站在教师角度看问题。换一个角度来看,家校沟通出了问题,绝不是家长单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也责无旁贷。教师要反省,是否因为有些规则没有建立好,导致家长无所适从;或者因为方式出了问题,导致沟通不畅。

比如微信群管理,常常一地鸡毛。出了问题,表面上是家长的缘故,但也许是缺失透明而合理的管理规则所致。

懂管理的班主任,会在建群之初,建立便于操作的管理规则。什么时候发言、什么时候不该发言、什么内容不宜分享,规定得清清楚楚。

我们只是因为工作的缘故,有机会对家长提出各种要求。但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应该是“共同协商者”。据我所知,有经验的教师,都是与家长商量着来,而不是发号施令,让家长成为“无条件执行者”。

商量,会更加有助于良好秩序和信赖关系的建立。

家校关系出问题,源头往往在于彼此缺乏基本尊重,缺失基本规则,加上全班40多位家长(其实不止,也许有160位家长)价值观不一致,各唱各调,导致家校沟通黑洞无处不在,出现种种“不合拍”。

我想,如果把家校关系比作大型主题协奏曲,育人是永恒的旋律。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应该是出色的乐团指挥和首席演奏者,所有家长也都应该是敬业而优秀的协奏者。唯有目标一致、听从指挥、步调一致,才能演奏出和谐动人的育人主旋律。否则,只要一个音符不和谐,乐曲就“不合拍”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