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六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8-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 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E
1、而后、尔后:
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2、恩惠、恩赐: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3、偶然、偶尔:
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F
1、幅、副:
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2、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3、抚养、扶养:
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4、发现、发明: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5、法制、法治: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7、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
“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
“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
“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
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6、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
“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
“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17、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G
1、改进、改善:
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
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
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H
1、化装、化妆:
“化装”有两个意思:
(1)假扮;
(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化妆”的含义:
(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
(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
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
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
“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J
1、拣、捡:
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
(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
(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
“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2、坚苦、艰苦:
“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
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3、艰辛、艰难:
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4、决、绝:
“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5、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
“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6、精密、周密:
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
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7、截止、截至:
“截止” 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
而“截至” 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
“截止”读jié zhǐ;
“截至”读jié 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8、局面、场面:
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
9、交流、交换:
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
10、聚歼、歼灭:
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11、尽管、无论:
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12、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13、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