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乐园。《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六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8-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中的“论”是__________的意思,“语” 就是语言。《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记叙  孔子及其弟子    
2.说  悦    
3.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习要多思、多问。(答案不唯一)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乐园。《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史常识,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史常识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载体,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助于吸收语言精华,还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
    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

  •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要求: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学的结晶,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小学语文教材在高年级安排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内容。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同学们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和理解浅显的文言文。
    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开始接触简单的文言文,小学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不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入:
    1、培养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要看着不懂就开始讨厌这种文体。
    2、读通文言文在老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反复诵读,争取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3、读懂文言文。小学课本中选入的文言文浅显易懂,但都通过浅显的文字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因此,要想悟出道理,还要求对文章细读精研。在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时,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通过对字词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蕴含在浅显文字中的深刻道理显而易见。

  • 小学生阅读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意,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要做到准确地诵读,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①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②理解文章内容,做到熟读。
    诵读文言文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正所谓“熟读成诵”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诵读还应建立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这样,才有利于读出文言文的感情和韵味。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进行翻译。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自然、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完美地体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意。意分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对文言文语句字面表现出的意思直接进行翻译。
    如“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直译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为人名,可不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不明确,应用意译。
    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望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这里在翻译时就要采取意译。  
    ②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才能使语意通顺。
    如“何不试之以足”翻译时可调整为“何不以足试之”,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③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翻译时应在“出”的后面将省略的“去人”补上。
    ④扩。一是将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
    如“问其故”的“故”可扩为缘故。二是对一些言简意赅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

    3、理解文言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阅读文言文要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在此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
    如《弈秋》一文,通过和弈秋学习的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再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我们应透过文章的内容,深刻体会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考点名称:文史常识

  • 文学常识包括:
    1、语文知识:重要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
    2、生活常识、社会常识。

  •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史常识:
    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及“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
    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

    2.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