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古人作文的意趣。(13分)材料一:《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二:欧阳修论作文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七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领略古人作文的意趣。(13分)
材料一:《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
小题1:、古人作文讲究言简意赅,有时会承前省略一些成分,但并不会给读者造成障碍,请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内容。(1分)
(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小题2:、运用文言文阅读的知识与方法,解释材料一、二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那:        为:       尝:        而:       
小题3:、请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材料一中画“   ”的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2分)
小题4:、说说材料一的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分)
小题5:、尝试准确翻译下列句子。(2分)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小题6:、欧阳修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4分)
①试用材料一中的诗句回答:
②试用材料二中的原文回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1分)欧阳文忠公或欧阳修。
小题1:(2分)那:怎么 为:因为 尝:曾经 即:而且
小题1:(2分)能至少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分)描绘符合原诗意境。(1分)
小题1:(2分)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意近即可)
小题1:(2分)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小题1:(4分)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分)
②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2分)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文补充省略内容,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补充。欧阳文忠公或欧阳修。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那:怎么 为:因为 尝:曾经 即:而且
小题3: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几朵白云,飘在蔚蓝的天空中。一个方形池塘,约半亩大小,池水像镜子一样清澈见底,太阳和白云映在池塘里,随着水波不停的轻轻晃动,感觉舒适而惬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描绘符合原诗意境。)
小题4: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小题5:过:超过。至:达到。(各一分)
小题6:注意题干要求,用原文回答。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②唯勤读书而多为之。(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是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