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时刻(16分)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他下了床,踮着脚轻轻-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最美好的时刻(16分)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他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他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他们跑来,舒服地躺在他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小题1: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 指的是                             
小题2: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3: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3分)
小题5: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①宁静(1分)、温馨(1分)(答“宁静”1分;答“温馨”“和谐”“幸福” “美满”等1分,共2分) ②春天的夜晚(2分)(只答“夜晚”或“晚上”给1分。)
小题1: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小题1:(3分)中心突出(1分) ,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2分)。(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小题1:(3分)不矛盾。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 ,烘托了(或“表现了”)夜晚的和谐、美好(2分)。(只答“不矛盾”不给分;说明“衬托”“烘托”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小题1:示例:语言生动(1分)。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1分)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内涵的能力。根据整个夜晚的氛围来理解“美好”,根据文章故事发生的时间来理解“时刻”。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时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那只狗”的具体描写来以及“那片树林”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其作用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根据这种写法来分析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可以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