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八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 ③褫(chǐ):解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只于奴隶人之手(    )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真不知马也(      )    (4)故常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2分)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小题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3分)
小题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试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共4分,每个1分)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
小题1:(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且”“欲”“常”“等”“安”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2)然而不是精好而洁净(的食料)就宁愿饿死也不吃。(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
小题1:(2分)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小题1:(1分)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1:(共3分)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2分)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1分)
小题1:(3分)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观点1分)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理由1分)。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事实论据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辱、奇”等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意“然”“非”“精洁”“则”“受”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等问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在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忽略没”以及“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的理解来概括相应的语句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千里马的遭遇“以及【已】文中”对马的赏识“来谈如何对待人才。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认为谁重要,只要给予充足的理由,并言之有理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