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10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七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10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不习乎     (4)死而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态度决定高度。本文⑸⑹⑺则主要讲学习态度,请联系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说说你对它的理解。(2分)
我选第( )则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修身养德乃成才之本。文中有许多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据材料链接①或②从原文中选择一则相应的修身格言,摘抄下来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材料链接:
①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女特警部队特技表演:头破砖头。一个女特警经过四次试做,第五次终于成功。她的壮举感动了全场观众。
②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1)通“悦”,高兴、愉快 (2)生气,发怒 (3)老师传授的知识 (4)停止
小题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小题3:示例:我选第(5)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种求实的学习态度,对待知识不懂不要装懂。告诉我们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我选第(6)则,“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历来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选第(7)则,这一则强调学习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能向别人请教,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能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自己引以为戒。
小题4: (摘抄2分,感悟2分)
材料①摘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或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感悟:(示例)做人要刚强勇毅,历经了艰苦的磨炼才能成才。英勇的边防战士日夜守护着边疆,他们坚强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激励我们在人生路上只有坚强勇敢,才能乐观面对困难,成就自己辉煌的未来。
材料②摘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感悟:(示例)凡事只有能够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庾亮的所言就体现了这种高尚的品格。他没有因为自己会受到伤害就将这种伤害转移给别人,而是将危险留给自己,他的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应该让我们感到敬佩。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中有两个词意义或用法是有变化的,要注意。说,古文中通“悦”,高兴的意思;传,动词用作动词,指“传授的知识”。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所学名篇,对内容很熟悉。对学过的字词,要注意记忆,尤其是注释中的字词,记清楚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词义的变化。
小题2:
试题分析:此句主要要解释清楚“罔”和“殆”,“罔”为“迷惑”,“殆”为“有害”。“则”意为“就”。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有过翻译的练习,且句子意义明白易懂。翻译文言句子,把难解字弄清楚,关键字不遗漏,其它的字词如果不懂,可以根据语意推断。
小题3:
试题分析:选自己比较明白的句子。注意不是翻译句子,是对句子谈感受。先说明是什么“态度”,再简要的说明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如何去做,写自己“感”到的“想”到的。
点评:本题不难,文句中所涉及的话题与学习有关,学生熟悉,易于感想。从阅读到感想,先把阅读的材料看懂,找到它的中心话题,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比如学习,比如做人)来感想,感想要与句子的中心意思紧密相关。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选句子的要求是“思想品德修养”,选好句子后,不要只是客观地翻译句子,要主观的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即说了什么道理,然后联系实际想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在学习中教师有所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学习古文,不仅是语文学习,更是文化方面的学习,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思考,受之启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